专题
字号
建言新目标 献策新征程
政情民意中间站“两会”特别节目——提案篇
崭新的时代坐标,赋予今年市“两会”特殊的意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温州如何找准新定位、奋力开新局?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广大市政协委员纷纷立足本地区或本部门实际建言献策。本期政情民意中间站栏目,我们来共同关注部分委员在他们所撰提案中主要都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

谢聪颖_副本.jpg


谢聪颖(市政协委员,温医大附二院副院长)


加强防疫科普,提高公众防疫能力


我本身是科协界别的委员,而我们科协一直在致力于科普的宣教工作;我自己又是医务工作者,所以对医疗科普非常关注。现在我们正处于非常特殊的后疫情时代,就是疫情常态化这样一个时代,做好疫情的科普宣传,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防疫知识要走进千家万户,为疫情防控注入更多科学、理性的力量。为此我提交了《关于后疫情时代加强防疫科普,提高公众防疫能力的提案》。

在加强疫情防控科普,以及提高我们公众防御能力上,我提出了如下建议:

1、从政府的层面来讲,希望政府能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更多建立科学防疫的网站,制作科学防疫的内容,甚至可以开发一些数字化的防疫产品来进行广泛的宣传,以达到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以及提升科学防御意识的目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拓展途径,除了互联网,还可以利用很多现在新的载体,比如现在年轻人非常喜闻乐见的抖音、小漫画、短视频等等新的载体,提高科学防疫的趣味性。还有我们怎么样开展线下防疫知识的传递,包括我们怎样做一些视频的传播,制作一些规范的视频来进行社区的传播,再做一些防御知识物料的发放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去做的,因为我们现在有非常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的管理制度,所以我想一定要让防疫不留死角。

2、对于防疫科普来说,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所以希望有专业的人员积极参与,包括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人员来提供科普的内容跟支撑。我们知道科普内容它牵涉到很多疫情的防控,而医务人员他最了解目前防控的最新知识或者最新科技的进展,所以制作这些科普的内容要有医务人员的参与,同时他要把我们目前最新的防役科学的进展,及时更新进科普内容中,做到防疫内容的及时性和先进性。还有就是要紧贴社情民意加强防疫科普的互动,组织一些专家在线直播或者开通咨询热线,或者做一些云平台等等,要及时地回答公众的一些疑问,从而引导群众能正确、理性地“抗疫”。

3、从公众层面来讲,需要全体公众提高自觉性,理性对待我们特殊时期的得失,因为我们也知道对于疫情常态化的状态下,包括我们很多的工作生活确实会受到不同的改变。这个时候广大群众首先要不信谣、不传谣,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平衡,从而科学地防疫。


林杰_副本.jpg


林杰(市政协委员,市公用事业发展集团总经理、副董事长)


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应向县(市)延伸


饮水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

2019年市发改委有一个成本监审的结果报道,显示出我市供水存在有三大问题。一是企业的成本增长高于我市供水的成长过程,成本增长比较快;二是其中有两家供水企业严重亏损;三是有两家企业管网的漏水率相当高。在此情况下,怎么样用科学的手段和通过一体化工作的延伸,来切切实实地提高我市的供水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县(市、区)供水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我提交了《关于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向县市延伸的提案》,其中主要意见建议有:

1、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向县(市、区)延伸符合城市发展趋势。因为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无论从资金的保障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都是一个综合系统管理的手段,它对于我们城市整个的供水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有重大意义的。今年年初,全市受旱情影响的村庄达754个,县(市)用水情况紧张,供水保障短板突出。像洞头大门岛,它一天的用水量要在4000吨左右,它现在的供水量只有1000多吨,是严重的缺水。根据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温州“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的新定位,以及全市“公共服务一盘棋,都市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建立联保联供的原水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服务范围迫在眉睫,供水一体化向县(市)发展符合城市发展需求。

2、多措并举,助力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向县(市、区)延伸。因为这项工作面很广,量也很大,所以一是建议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建立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向县(市、区)区延伸机制,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推进这项工作。可以跟县(市、区)供水企业进行合作,然后来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并共同运营和管理。二是建议市直属供水企业与县(市、区)供水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管理县市区域内的城市供水事务,加快建设和完善供水事业基础设施,提高运维服务质量。三是建议县(市、区)供水企业进行改制,或由市属供水企业一体化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益,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王东升_副本.jpg


王东升(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城市之窗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


规范精装修市场  打造绿色住房“温州模式”


近几年,精装房市场规模、渗透率不断攀升,但因精装房不够“精”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究其根源我分析认为有两点,一是地产商为了追求利润,把装修的工期大大缩短,因此质量就没有保障;二是由于既卖房又卖装修,这个产业链很长,地产商把装修业务给总包商包过去,总包商可能又给了装修总包,装修总包又可能分包给室内装修,层层盘剥,所以消费者买到手的时候,自然而然肯定性价比就低了。还有就是装修风格价位都很单调,选择面很少。为了推动精装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逐步完善精装修市场监管机制,规范装修市场,提升装修品质,合力赋能行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提交了《关于切实解决精装修市场问题 打造绿色住房“温州模式” 的提案》,其中我提出的主要意见建议是:

1、打造“千人千面”的装修风格。把购房跟购装进行剥离,地产商就卖房子,装修这一块由装修公司来做。这样做的好处两个,第一个地产商不会跟购房者的矛盾那么多,第二个,它的产业链就短了,中间环节减少了,就不会产生刚才说的层层剥离,那么性价比就会高。地产商一个楼盘不能只是引进一家装修公司,而应该是多家装修公司,每家装修公司必须有十几个样板房,比如说三家公司进来,每家公司有五个实景样板房,每个实景样板房还可以像汽车一样高中低配,15个样板房变成了45个样板房,价位也变成了45个,风格也变成了45个,所以购房者的选择面就非常之高,他可以去选择哪一个档次、哪一个风格,这样就打造了千人千面的精装,破解了现在千人一面的精装状况。同时,装修企业需为每套方案做一套样板房,配套的软装也可由消费者向企业直接购买,一方面缩短产业链,避免中间商“层层剥皮”、赚取差价,另一方面可保证硬装软装风格统一,让消费者“所见之房”即为“所得之房”。

2、节能环保,倡导以人为本。要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资源的配置要以消费者的评估作为依据,大型的装修公司引进以后,政府主管部门要监督,购房者可以打分,并且打分结果要公布出来。下一次竞标和分配资源时这就是依据,如果你做得不好,可能就要取消你的资格或者停止你多少时间,如果你评分是高的 那么你可能是优先,通过这样一个良性的竞争,它的质量和价位、性价比都有了保障。此外,装修企业要实行“一站式”服务,避免二次装修的浪费,以此提升空间的整体规划,形成全新的家装模式。


张笃霖_副本.jpg


张笃霖(市政协委员,浙江鼎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加快温州北站东站交通枢纽建设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大力谋划实施了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交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其中,温州北站、东站是区域中心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地方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快推进温州北部、东部交通枢纽建设已迫在眉睫。温州要在举全市之力推动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着力破除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构建适度超前的综合交通体系。

因为我本身就从事工程咨询,与这些项目多多少少都有接触。基于我们“十四五”提出要建设温州的综合现代交通体系,对照目前温州北部跟东部的交通现状,我们要加快这个综合体系的建设进度,因为它会对周边的城市配套设施以及配套的经济发展会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另外我借鉴杭州城西的交通总枢纽等外地先进的综合交通的建设体系,可以给我们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所以我撰写了《关于加快温州北站、东站交通枢纽建设的提案》。其中主要的意见建议有:

1、统筹建设,优化建设时序。从全局来考虑,应该要统筹规划 ,因为温州北部跟东部交通的建设需求是不一致的,所以建议由市交通建设部门牵头,同步规划、统筹协调,优化建设时序,完善各环节的协调机制,制定一体化的规划策略;加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监督力度,避免“摊大饼”式无序发展。

2、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枢纽建设投融资和经营管理模式,在加大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开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参与交通枢纽的城市投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

3、完善公交、物流配套系统。城市公交换乘体系一定要建设好,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这样可以解决我们的交通压力。如果一个主干道建起来没有公交换乘,实际上对于交通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的。还要同步建设枢纽周边道路等配套设施,特别是周边停车换乘设施的建设;优化编制交通物流体系,通过交通枢纽建设带动物流枢纽发展。

4、整合功能、突出门户形象。温州是一个旅游城市,北部、东部具有较多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在建设交通枢纽的时候要通盘考虑,应该留一些位置用以宣传我们的旅游资源,在建设路段植入旅游文化,来打造温州旅游金名片。


梅百亨_副本.jpg


梅百亨(市政协委员,广进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支持保护传承发展温州“老字号”


“老字号”是中华悠久商业文明的传承者、记录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新形势下,更应该保护、传承和发展温州“老字号”。 可以说老字号应该说承载了我们老一代人的记忆,温州的百年老字号拥有独特的工艺,也烙上了深厚的温州文化底蕴,更是承载着温州市民特殊的情感,所以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业景观,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保护老字号,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独特风貌。只有各方主动作为,老字号企业才能重新擦亮金字招牌,融入现代商业文明,走上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但是近几年我们发现温州老字号的发展形势严峻。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我撰写了《关于支持保护发展温州老字号的提案》,其中主要意见建议有: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老字号顾名思义,它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知识产权意识不足,一个老字号它本身是创造者的智慧与传承,但如果说知识产权意识不足,对于企业发展来讲也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鼓励和支持“老字号”进行商标、域名的注册和专利申请工作,同时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老字号”产品的不法行为。

2、广泛开展宣传。时代在变,市场也在变,老字号也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老字号如何才能突破重围来保持生机与活力?现在包括很多老字号,都与时代的结合在积极开展创新,比如说打造一些比较好的一些IP的产品或者与一些文化性质相匹配的属性相结合,可以延伸出一些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一些需求,这也是我们老字号需要去改变的一点。我想应该鼓励制作“老字号”制作相关的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和微电影,出版“老字号”刊物、书籍和画册,发行“老字号”消费指南、手册和地图等,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社会氛围。

3、推进“老字号”产权改革,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老字号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群众对老字号还是会比较认可。我们如何把这个优势最大化,如何去传承与弘扬,使品牌的价值溢出最大化?我想应该深化“老字号”企业产权改革;注重发挥“老字号”品牌价值,量化“老字号”无形资产价值并依法确认所有权;同时还要积极推动“老字号”对接资本市场,把老字号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