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重大产业项目招引”重点提案办理面商会 发言摘要

微信图片_20210624162931.jpg


章月影(市政协常委,农工党温州市委会主委、市科技局局长)

强化专业精准招商  构建重点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省市特别重视重大制造业项目,尤其是单体制造业项目、大好高项目的招引和落地工作。我市在工作推进机制的建立、招商队伍的建设、招商方式方法的改进、营商环境的打造、项目招引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的推行等,都有很好做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近三年全市谋划、开工落地省市县长工程项目中,重大单体制造业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形成了“产业为重、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和“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但也存在招商资源有限、招商精准度不够、招商方式传统等问题,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协同招商机制有待完善。建议围绕“头部企业建链、本土企业裂变强链、科技创新优链、关键配套补链”的原则,强化专业精准招商,构建重点产业生态圈。


一、重点打造完备产业链,以补链强链为原则,以商招商


分细分行业、分重点区域梳理重点产业链条,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链,以中下游龙头企业为链主,招引上游供应链企业,并引导企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形成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集群。如激光装备产业,可以考虑以奔腾激光为链主,招引上游的激光器、加工头、数控系统等企业集聚在经开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上下游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大功率激光装备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培育新产业,以建链优链为原则,以人才招商


目前,科创平台有一定比例的人才项目、科研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人员不会创业、不会开拓市场,而在温州本地又寻找不到生产企业承接他的项目,这导致我们支持的研发项目可能出现产业化项目外流的情况。这类项目的样机、样品生产企业基本在市外,我们可以通过科研人员找到生产企业,敲门招商,把生产企业招引落地到温州来,形成人才、创新、产业互相促进的良好生态圈。


三、聚力引培大好高项目,以市场化为原则,以基金招商


上海、杭州等地政府都设立了较大规模的科技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我市在基金规模、支持力度等方面尚有差距,建议我市通过扩大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总规模、降低子基金规模、提高母基金出资比例、适当延长存续期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创投机构来温州建立管理机构设立子基金。基于每个专业创投机构都建有一支专业的团队、一套成熟的项目评估体系,掌握了一批优质的项目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基金的专业招商能力,提高对投向温州市注册登记企业的资金比例,在返投认定中突出“基金+招商”“基金+人才”“管理机构+关联资源”联动支持的政策导向。支持对温州市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投资、子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其他基金投资到温州注册登记的企业,在基金退出让利机制中,对招引的市级重点项目或企业提高让利比例等措施。利用基金招商,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主导项目招引和承担风险作用,有效规避政府决策的风险。


四、推进多部门及市县协同联动,以信息共享为原则,以服务招商


针对重大项目招引,建议投促、发改、科技、经信、国金公司及辖区等相关单位建立联席制度,构建政策互通、活动协同、评审专家库共用等机制。统筹建立各类信息库,包括创新型项目和招商需求信息库、重大人才项目和需求信息库、科研和工业用地等空间资源信息库。强化重大产业、人才项目供需信息和空间信息共享,促进在谈项目精准快速落地。


微信图片_20210624162939.jpg


傅朝宗(市政协委员,永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招引“大好高”制造业项目要“求准”“求变”“求新


我市在重大项目招引的上下联动、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招引“大好高”制造项目的力度、精准度上也有待加大。


一、在招引方向上求“准”——要分析我有什么,明确我要什么?


首先要具备比较优势。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税收、人才等招商政策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和科创平台支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重大制造业项目,要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其次是谋大招强,要体现关联性、带动性、集群性、合理性。对于招引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要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现有产业能为引进的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提供市场需求和新的应用场景,也就是促进“老5”与“新5”产业融合互动发展,还能吸引一批关键配套项目(以商引商),培育现代新兴产业集群。对于现有产业要重视聚焦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等重大项目的招引。


二、在招引方式上求“变”——要研究怎么招,如何引到“大好高”项目?


一是谋划要“深”。建议市直有关部门联合邀请国内外行业机构、上级有关部门的专家型领导、在外知名温商及温籍知名专家同有关县(市、区)、本地行业龙头企业一起谋划事关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并建立项目库。同时,还要收集专家领导掌握有招引价值的项目信息和人脉资源。二是路径要“变”。参照苏州的做法,采用找圈子、办论坛、交朋友、明方向、引项目的方式,特别是招引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很值得借鉴。承接我市“5+5”产业的国家“十四五”规划论证会及有关国际性、全国性产业高峰论坛。三是市、县(市、区)要“联”。市直部门不仅要抓项目招引考核工作,还要对于一些特别重大项目,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帮助县(市、区)及产业平台一起去招引。四是队伍要“专”。参照武汉的做法,用有情怀、懂行业、善沟通和有战略眼光、有招商资源的专业干部去招引重大项目。


三、在招引机制上求“新”——要强化绩效导向,加强上下联动。


一是建立招引新机制。要建立市直有关部门与县(市、区)联合招引重大项目新机制,实行捆绑考核、共担责任、分享成果。二实行分段赋分。由于重大项目招商从谋划招引、落地建设、竣工达产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建议实行分阶段考核赋分。三是开展绩效评估。建议对“十三五”期间的招商工作进行回头看,尤其是要对重大项目招引进行绩效评估。同时要加强对引进的重大项目履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重大项目高效建设达产。


四、以泵阀及相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招引为例,建议如何开展产业链项目的招引。


(一)泵阀产业需要招什么,到哪里去引?

建议要围绕提升泵阀产业链核心竞争力,重点聚焦产业链两头缺、中间弱的重大项目的招引,形成一个根植性产业。

1.上游项目:通过市政府与宝武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宝武集团的绿色高端锻件及新材料项目,以国企民营混改的形式,布局到永嘉和龙湾。

2.下游项目:利用永嘉国家级泵阀检测中心与中石化、中石油建立泵阀检测的合作关系,同时引进中石化或中石油下属的成套设计工程公司。利用我省数字化改革建设产业大脑的契机,建议我市同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企共建数字化采购平台。

3.中游项目:利用国家构建“内循环”,重视“首台套”对外商带来的市场压力,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投资机遇,引进高端泵阀外资项目。

(二)招引新能源、新材料重大项目。

1.抓住国家3060计划带来的机遇,引进抽水蓄能电站、氢能源等绿色能源项目。

2.引进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新材料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624162942.jpg


江衍妙(市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温州营业部副总经理)

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前期谈判、产业定位等环节专业性强,为了提高招引的精准度和成功率,放大项目的产业链带动效应,除了传统的上门招商、定点招商之外,近年来,我国多地的“基金招商”模式获得较大成功,今天我想结合苏州、杭州、成都、重庆、厦门、合肥等地的发展经验以及温州的发展实际,围绕“基金招商”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谈几点建议。


一、设立母子基金,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注入金融动力


一是在我市设立母基金(建议取名:温州基金),由市财政资金及或国有企业资金出资组成,通过当地国资平台运营管理,配合财政金融产品,参股设立子基金、吸引有竞争力的管理机构进行规模放大,通过直投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二是子基金则要通过政策配套及项目招引,争取吸引国家大基金、央企、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本(如本地上市公司、世界温商),打造千亿级的“1+N”母子基金群。通过整合政策、资金、产业等各项资源,为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二、探索构建基金招商的“温州模式”


1、积极探索基金参与的招商引资模式。在积极寻求产业引导基金直投重大产业项目的同时,探索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权投资+定增子项目落地温州”的招商引资模式。建议我市母子基金积极参与拟重点发展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项目,使其拟投项目子公司落地温州市内,以实现优质的成熟项目落地温州发展,并带动我市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此类定向增发项目可由战略合作的券商或头部优质基金推荐,然后我们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筛选,积极构建“参与定向增发融资+撬动配套融资+所投项目落地本地”的合作模式。比如,以重庆市政府参与京东方2013年的定向增发,该项目定增总投资328亿元,重庆市政府成立了专项基金(两江新区和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出资43%、再撬动金融机构57%的资金)按市场价2.1元定向增发100亿股,京东方获得股权资金210亿元,一个月内,京东方将其210亿的股权融资款和118亿的其他配套融资全部到位投资到重庆市的两江新区,不到半年京东方股价涨至3块多,这样政府既招了商,又赚了钱。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项目较为成熟、规模较大、落地成效快、定增投资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或金融机构资金的参与等。

2、寻求知名头部基金管理人(券商直投、风投)合作模式。通过基金打造政府、产业、资本三方互动平台,配套激励政策,引导子基金管理团队加大对我市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抓住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一系列行业专家云集、创新成果汇聚的大会、论坛、大赛,推动原创性成果转化落地。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或天使基金的注入,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催生”;同时积极将他们已投的战略新兴优秀项目引入温州完成产业落地发展;此模式一定要坚持“从产业出发、回归产业”,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将财政资金基金投入的方式融入产业政策体系,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对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进行支持,有效支持产业群的发展。此模式核心是必须找到有产业链资源的大基金合作,需要招商方的资源禀赋。

3、设立我市国企产业发展基金。借鉴安徽合肥依托其金控、产投、建投发展国资平台基金的成功经验,重点支持市城发集团、市现代集团、市工投集团等温州国企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加快设立国企产业发展基金,选取以上三个平台,落实100亿元的首期资金到位,大力引进国家级发展基金,加强与央企资本合作,促进我市母基金层面的市场化运作和放大作用,力争国企战略母基金扩容到500亿元以上,引导带动国有企业以及各类资本、基金及混改的社会资本加大对温州“5+5”重大产业项目的投入。

4、打造基金岛模式。以建设七都未来科技岛为载体,积极配套打造七都岛基金小镇,做强科技金融。做好科创基金投入、“借转补”投入、财政金融产品投入和事后奖补投入,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最需要资金的阶段体现财政资金的支持,大幅压缩事后奖补政策占比。


三、出台“基金招商”的配套政策


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商务成本等方面优化外部环境,从项目识别、资金支持、落地对接、行业和技术资源对接等推进“基金招商”:

1、建立基金招商的激励机制。给予基金税费让利;对基金招引成功项目给予资金跟投或项目让利等奖励政策;对于母基金参股形成的部分收益,可让利于产业子基金的其他出资人或给产业子基金管理团队奖励等。

2、适时修改目前的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参投“门槛”。建议取消部分子基金管理公司落地注册要求、市场化降低返投比例,拓宽返投认定范围等。

3、建立与基金招商相匹配的高效行政服务。开设省办备案、提供工商注册“一站式服务”;给予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落地、运营、投资等方面扶持;对基金招商的金融人才予以政策支持。

4、建立基金招商、基金投资的容错机制。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实事求是,综合分析评价,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避免挫伤积极性。


微信图片_20210624162945.jpg


陈肖锋(市政协委员,市二轻集体资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市瓦楞箱厂厂长)

以优质营商环境筑巢、精准服务引凤


2020年,我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两项增速居全省首位,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意向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储备不足,项目过度包装、部分已开工项目建设缓慢、投产后效益不佳等。为此,我从营商环境、招商服务、履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快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大法治环境建设的力度,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内在竞争力。


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是事关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的风向标。企业界有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去一个地方投项目看什么:一看营商环境怎么样(比如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强不强、法治规不规范、社会环境好不好等),二看当地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如企业效益怎么样、企业家预期是不是乐观等)。近几年来,我市营商环境改善提升明显,“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深入人心,在企业界口口相传,很多在外温商也表达了回温投资的强烈意愿。因此,持续优化我市营商便捷化、法治化环境,擦亮“两个健康先行区”金名片,对于助推重大制造业招引工作尤为重要。


二、加大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服务力度、改革服务模式,服务好招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签约落地是招商工作的前半场,按计划建设完工是招商工作的后半场,而成功投产则是“最后一公里”。建议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主动扩大招商服务工作范围,在前期招引工作完成后,“扶上马、送一程”。一是要在项目落地后继续跟进服务,及时协调和帮助解决企业碰到的困难。二是在服务的同时,准确地掌握项目投资建设情况,督促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产。三是要注重重大产业项目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开展住房、交通、教育、医疗、文娱等配套建设,解决项目建成投产后难招人、难留人的后顾之忧。我们相信高百分比的项目成功投产率也是最佳的招商宣传,会引来更多优良的企业和优质的投资。


三、综合分析、双向发力,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审机制和履约管理机制。


我市土地资源短缺,既要保障重大制造业项目供地,又要确保供地给真正优质的重大制造业项目。避免出现大项目前期过度包装、后期拆分,前期高承诺、后期低产出等现象,重大项目招引前期评审工作要做在前面。建立招商项目评审专家库,让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招商评审和决策。同时,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履约管理机制,加强对已落地重大制造业项目的属地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履约情况的督查监管,有力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


微信图片_20210624162948.jpg


张雅(农工党党员、浙江泽商律师事务所主任,温州市律协副会长)

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筑牢法律保障


我从法律从业人员的角度,对我市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中,如何进行全过程的法律保障,提几点建议。

一、项目考察谈判阶段的法律指引


随着我国市场化、法治化进程向深水区推进,各类市场主体,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营,内资还是外资,都由法务人士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的商务考察、投资谈判。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更是内设阵容强大的法务团队,并且重金外聘普华永道、毕马威等世界顶级财务会计法律复合型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参与重大投资决策。在项目前期,就指派商务代表、财务代表、法务代表,紧锣密鼓地先签订保密协议、进行财务、法律尽职调查、深入洽商商务条件、细节、完成合作条款文本起草,最后由老板签署。反观我们的招商力量差距、短板明显,不仅专职招商人员不足,招商平台、团队中懂商务、懂产业、懂法律、懂外语、懂谈判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一把手”挂帅出征,身边没有配备“五懂”专业人员,要实现果断拍板,防止好项目流失,势必难度大增。建议由市本级牵头统筹培养、选调、外聘一批懂商务、懂产业、懂法律、懂外语、懂谈判的复合型招商人才,让他们直接充实进入一线招商团队,实现我们的招商队伍与我们的招商对象具有共同的商业价值观,商业思维和商业习惯,实现招商中商务、财务、法务协同跟进,改变目前招商中财务、法务尽职调查滞后、缺失,招商谈判合同合法性审查流于形式的弊端。让高端高效的商务型律师参与政府招商谈判、签约、履约全过程,成为政府招商标配,优秀的商务律师一定是促成交易的推进剂、粘合剂、安全阀,实现我市招商与国际接轨、与北上广深接轨、与500强接轨,大大提高招商质量、推进招商进度。


二、项目建设阶段的法律护航


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效”的现象,以及建设进度缓慢的“蜗牛工程”,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推进。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有些是市场、外部大环境剧烈变化,有些是投资主体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存在问题,融资陷入困境,现金流断裂等等,政府要尽可能地帮扶纾困。对于确实无法推进的项目,要根据前期签订的招商合同中的对赌性、对等性的违约处罚条款,高回报的守约激励和严厉的违约退出条款,使招商主体事前知难而退,不敢轻易浑水摸鱼,事中不敢轻易违约甩锅,事后能够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通过法治途径实现退出。避免造成土地被圈定,丧失后续的交易机会,以及引发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造成宝贵的土地资源、行政资源的浪费。


三、项目投产后合同履约的法律保障


项目达产后,要由法务人员参与对项目前期承诺的投资规模、亩均税收等方面履约情况的监督落实。杜绝项目建成后进行拆分、转租、转让以及产出低效等行为,真正让重大项目发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用,带动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