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字号
坚守绿色本底 培育特色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温州样板”
余梅生在市政协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专题协商会上强调

9月21日上午,市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市政协主席余梅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政协主席余梅生讲话


市政府副市长苗伟伦首先通报了我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情况。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制定了“531”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规划体系,谋划了11个“生态休闲区块”,186个产业类项目、23个交通类项目和22个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截止8月底,计划建成的11条示范带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85%;开工1949个乡镇整治项目,建成1630个;“四好农村路”项目开工建设1420个,完成投资22.7亿元。


市政府副市长苗伟伦通报工作


余梅生指出,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是今年市政协年度协商重点课题之一。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打造了一批工作亮点,涌现出一批示范样板,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前,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目标任务已经基本明确、重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下步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在全市深化“千百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暨大花园建设现场会上,市委书记陈伟俊从把牢基本点、找准结合点、聚焦突破点、消除薄弱点等四个方面,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作了系统部署。我们要坚持以生态为本底、休闲为内涵、产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加快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


结合大家的发言,余梅生围绕五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要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在“绿”字上守底线

我市西部山区生态要素齐全,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是“天然氧吧”。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西部“生态”本底。一方面,要加强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是保护绿水青山的“战线”和“阵地”,决不能成为任人随意拉扯的“橡皮筋”。要依据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业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全域实施产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鼓励产业带范围内的乡村工业减量化和转型发展,对不符合产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的企业要提前关停并转。另一方面,要强化治理。要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深入实施“碧水蓝天”保卫行动,巩固“五水共治”和消除劣V类水成果,实施“垃圾分类”整治行动,切实做到生态保护红线不可触碰、不可逾越。

二、要强化产业个性经营,在“特”字上下真功

建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要跳出旧有的思维和模式,像“经营城市”一样去“经营农村”,尤其要在“个性”上下足功夫。市里提出打造“11大生态休闲重点区块”,提升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品质,做好农旅融合的文章。如何让每个区块都彰显独特魅力,关键要做到“三味”:一要留点土味。前段时间,我去泰顺调研,一些土楼、土建筑保留得很好,这些“土”的事物就是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自有的珍贵财富。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修旧如旧,避免大拆大建,为乡村保留土风文韵,增添古朴沧桑之感。二要带点野味。农村景、农家饭,乡村文化、乡村民俗,这些都已经成为建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的“卖点”。要做好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文章,探索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打造“接二连三”农业全产业链。要鼓励闲置民居投入商业化运营,打造一批以慢生活为特色的精品民宿、休闲农庄、乡村客栈等。三要显点品味。就是要坚持“品质至上”,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点穴性、基础性旅游项目,以高品质的大项目支持旅游产品供给,重点推进高等级景区改造提升及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康养基地、特色经典古道、运动休闲示范基地、产旅融合发展项目等建设。

三、强化发展环境治理,在“优”字上出实招

推动产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要聚焦基层行政审批、人居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打造高质量的基层发展环境。一要打造优质服务环境。从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各地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但在基层站所、审批提速、政策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聚焦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细字下功夫,重整改、提优势、建机制,努力将西部山区打造成各类要素集聚的洼地和农民创业、企业兴业的乐园。二要打造和谐人居环境。要以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风景线为切入点,着力打造美丽村镇建设的升级版。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行动,对于遍布乡村的农村文化礼堂,要用好、管好、育好,以文明乡风助推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三要打造便捷交通环境。西部发展的短板在基础,关键在交通。9月19日,市委书记陈伟俊在专题调研推进交通建设时,强调要聚焦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个总目标,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加力加速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要按照陈书记的讲话要求,系统谋划推进西部交通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从外部交通网、区域通道网、内部慢游道路网三管齐下,打造“通畅、安全、舒适、美丽”的西部旅游交通网。尤其要突破县际之间、重要区块之间的道路联通问题,切实提高通景公路的颜值和舒适度。

四、强化制度创新供给,在“活”字上求突破

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离不开资源、资本、人才、管理等要素的集聚配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要解决“地”的问题。要把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与农村存量土地盘活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鼓励农民通过自愿有偿退出、置换安置等方式腾出宅基地,实现农村土地复合、高效、集约利用。同时,要立足实际,建立健全分类分级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原则,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释放生态政策红利。要解决“钱”的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比如,通过建立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投融资平台,创新采取“众筹”等分享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小情调、小创意、小资本、小业态的经济形式等措施,集聚社会资金和力量,强化产业带建设的资金保障。要解决“人”的问题。加快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人才至关重要。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创新西部地区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为加快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

五、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在“合”字上聚众力

乡村治理是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基石。要抓住基层党建这一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最坚强、最可靠的保障。要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加强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基层组织振兴。要抓牢“三治融合”这一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将“三治融合”作为基础环节,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抓紧抓实抓好,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加强防范”,以德治“春风化雨”。要抓牢群众主体这一重点。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农民群众是发展主体,也是最大受益者。要注重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机制可以更灵活一些,思路可以更拓展一些,参与面可以更广泛一些,尤其要发挥乡贤作用,使党委政府的导向要求与群众的意愿诉求同向发力,为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余梅生还强调,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是我市全面打开“两山通道”、加快乡村振兴的创新之举、惠民之举。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决策部署,围绕政策落地、项目推进、产业转型等方面,灵活运用视察调研、委员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等各种手段,利用市政协《政情民意中间站》《委员观察》等各类平台,专注发展、专心为民,发挥好资政建言、监督助推、汇聚人心、缓解矛盾等作用,助推我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温州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贡献智慧力量。


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就规划执行、产业升级、乡风文明、基层党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市政协副主席陈作荣、王振滔、黄寿龙、谢树华、鲍小瓯、诸葛启钏、王丽峰,秘书长朱增岳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