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委员观察》栏目兵分多路赴市区多处住宅小区及公共场所,既寻亮点也找问题,并邀请市政协委员“对症”支招,以“政协好声音”助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细落实。
经过督查组前段时间的集中督查整治,不少住宅小区的面貌得以焕然一新。不过还有不少脏乱差现象依然藏身小区角落,一些不文明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小区内的线缆依然如“蜘蛛网”,小区路面仍不平整并有积水现象,乱停车问题则几乎成了住宅小区的通病。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鼎强新型建材公司总经理陈晨:
建立完善“社区牵头、居民自治”机制,“软硬兼施”为小区文明创建提档加速
住宅小区尤其是无物业老旧小区现存的不文明现象,是人文素养低、管理不到位等“软件”因素与小区住房面积较小、区间道路狭窄、停车位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硬件”问题双重原因所致。建议如下:
一是以“硬件”改造为主,着手解决共性难题。针对小区治安设施建设,统一拆除防盗窗罩,布设小区内部监控网络,结合物业管理、小区自治巡防。针对“蜘蛛网”式线路搭设现象,为居民私自搭接的,无条件清除整改;属于水、电、通讯等部门搭设的,统一规划,成片、有预见性进行整改,对无需求居民,预留接口位置,做到户户到位。针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统一划定停车位,对有条件小区实行机动车交通单循环。
二是以“软件”融合为辅,整合居民、社区“软实力”,建立制度,强化自治。针对在公用部位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等行为,建立惩戒、表扬制度,对屡教不改者通过社区宣传栏或微信群等平台给予曝光;制定“居民文明公约”、开设小区文明学习教育活动,进行榜单公示,纳入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荣誉申报考核;组建文明督察志愿团队,成立手机端文明曝光台;定期开展文明创建居民会议,为小区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以营造“人人监督、人人参与”小区文明建设氛围,加强居民自我管理、约束,实现文明小区文明自治。
市政协委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项策:
有条件小区引入物业管理,纳入对社区、街道考核,为文明小区整改树典型、显特色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处于关键期,针对部分小区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应集思广益,制定个性化整改方案,推进各小区“脱胎换骨”式转变为文明小区。建议:
一是对有条件的小区引入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没有引入物业管理较为普遍,建议对有条件、居民有物管需求的小区,由社区或街道牵头,引入物业机构,结合各小区需求和特色,提供针对性管理服务。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跟进小区物业管理、小区现状整改,制定全市统一考核标准,结合评分、评优机制,纳入社区、街道年终考评。
二是强化小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管理功能,树文明小区典型。文明小区建设,归根结底在于小区自身力量集结。整合小区各家庭力量,就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家庭宣教引导纠正;发动居委会、业委会等人员,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记录、反馈问题;“因地制宜”制定整改方案、实施策略,争创全市特色文明小区整改典型案例。
三是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对部分不文明“顽疾”,要坚持“引领、改造、支撑、配套”工作思路,鼓励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对辖区内存在问题或有需求的小区,加强政策引导,明确改造方向,加大人力、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力度,完善基本配套设施建设。
市政协委员、市少年宫副主任刘力丹:
俯身基层梳理痛难点、创建数字化工作模式、借力青少年多元文明宣教走好文明城市建设赶考路
近期,全市各界积极为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努力,再次打响全城动员文明城市复评攻坚战。如何紧随文明城市建设步伐,走好赶考路,建议如下:
一是梳理基层文明创建痛难点,助推角度再精准。问计党员干部,扎根人民群众,听取百姓心声,梳理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痛难点,紧扣小区乱象,公共文明“伤疤”,人文素养“漏洞”等,力求准确解决问题。
二是创数字化工作新模式,倒排时间表,助推节奏再加快。以数字化改革大场景,打造文明建设小切口,创建需求对接数据发布系统,提供规范化操作,快速反馈并有效解决各类需求;倒排工作时间表,以“坐不住、等不住”的紧迫感,对工作进行统一调配和需求对接,有效解决需求供给不平衡矛盾。
三是借力青少年文明宣教,助宣教方法再多样。诸多不文明现象,单列出来显而易见,但当“文明”碰上“便利”,群众往往选择后者,文明宣导时常是“讲到做不到”甚至“不讲不做”。前期的文明宣教对未成年人群体有较好效应,可借助利好政策优势,调动低年龄段群体文明宣教力量。如依托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利用中小学生每日课后或周末等闲暇时间,融合文明城市建设主题,在家或在校参与文明宣教活动,做街区文明宣导员,做家中长辈文明行为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