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字号
王宗正:“法”委员的专业范儿
人物名片:王宗正,温州市政协委员;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温州市区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2017年年初,温州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王宗正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市政协委员。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成为政协委员,到目前已经有两年多的履职经历。两年多来,他所提出的提案、建议中,大多是他结合自身所学,对加强法治温州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考与建言。王宗正告诉记者,身为“法”委员,首先应是“法律工匠”,崇尚法治;其次应是既有秩序的“辩护者”,维护法治;再次应是既有秩序的“批判者”,推动法治。


做“法律工匠” 崇尚法治

2018年 4月4日上午,温州市委召开建设法治温州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市委建设法治温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市委法律顾问)聘任会议。会上,王宗正教授被聘为市委建设法治温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与市委法律顾问。一同被聘的还有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教授、温州大学副校长方益权教授等21人。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同志一一为他们颁发聘书。据悉,这是我市首次聘任市委建设法治温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与市委法律顾问。“能够为党和政府提供专业性的法律服务,非常荣幸”,王宗正表示。


红红的聘书是荣耀,也是责任。王宗正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为推动法治温州建设积极建言、多方奔走。两年多来,不管是与他人合作的共同提案,还是自己的个人提案,又或是在接受媒体采访、参加相关会议上,王宗正都努力以一个“法律工匠”的执着与热情,来推进法治温州的建设。在2017年的《关于深化“法治温州”建设,提升城市法治环境的建议》的提案中,王宗正提到,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城市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但是目前影响温州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尤其是在巩固提升温州“铁三角”地位、持续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着力加快“三大转型”、大步迈向“三个城市”紧要关头的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制度环境对于温州今后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必须深化“法治温州”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法治环境。


“作为法学人,关注社会治理的问题时,总是崇尚法治。”为此,王宗正结合调研和自己所学,认为深化“法治温州”建设,需要从明确深化“法治温州”建设更高层次的目标、以法治政府评价为推手促进依法行政、以先进典型为引导弘扬法治精神、围绕中心加强法治宣传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加强理论研究为法治温州提供有力支持、发掘温州的法治底蕴提升温州法治影响力等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如何在社会治理创新的现代化尤其是市域治理创新方面,做出温州的样板,是我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王宗正对记者如此表示。



做“辩护者” 维护法治

王宗正的提案中,除了政府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外,还有涉及社会其他具体案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非机动车如何强化管理便是其中之一。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法学理论优势,以高度的政治敏锐,通过理性、合理论证,提出了按照区域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情况,逐步淘汰并回收公共自行车,拆除公共自行车停车点设施,恢复其人行道与绿化带的功能,以及通过立法强化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意见和意见。


王宗正说,近年来,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已然成为城市治理过程中的难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公共自行车在众多区域已经基本丧失其功能成为破旧自行车的停放点;二是共享单车车辆乱投放、乱停放现象突出,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企业竞争无序,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大量管理责任转嫁给政府,缺乏统一的经营规范,用户的利益得不到有力保障,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等;三是电动自行车超标情况突出,许多电动自行车实际上属于轻便摩托车的范畴却享受非机动车的便利。“这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行业发展和公众出行,亟待立法予以规范解决。”王宗正认为。


那么如何解决呢?王宗正开始了自己的调研,他发现关于非机动车的管理,近年来各大城市通常是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出台政策。“温州有必要在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完成跨越式立法,对共享单车发展管理等方面作较为全面的规范,制定《温州市非机动车条例》。”


“制定这个条例,是有法律依据的。”王宗正告诉记者,《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对非机动车的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前述规定所称‘城乡建设与管理’事项。因而,温州市作为设区的市对此享有立法权限。”为此,在2018年,他提交了《关于推动立法强化非机动车管理的提案》,他希望能够通过立法来强化非机动车管理。


“维护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帮助大家厘清法律依据和权限,是‘法’委员不容推卸的职责。”王宗正说。

做“批判者” 推动法治

“作为参政议政的代表,客观的评价,合理的论述,理性的批判,是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动源。”王宗正如此想,也是如此要求自己履职尽责的。去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温州市瓯柑基地保护办法》的提案,便是看到瓯柑这一寄托了温州人乡愁的水果,其种植园因为三垟湿地公园建设的需要而不断被缩减的现状而提出的合理诉求和理性论述。


“瓯柑是温州柑橘产业的核心品种,三垟是温州瓯柑种植的核心区域。2004年,三垟湿地瓯柑种植基地认定为‘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2008年,瓯海瓯柑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瓯海茶山高教园区建设,梧田和白象城镇化建设用地需要,三垟湿地建设中瓯柑林去留争论和区域事务管理体制多次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瓯海瓯柑产业步入困境,面积不断减少。目前生态园建设,瓯柑林将再次面临较大面积的调整。”上下班经常路过三垟湿地附近的王宗正认为,制定《温州市瓯柑基地保护办法》,规划、建设、保护好温州市瓯柑基地,对于瓯柑这一寄托温州人的乡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确保瓯柑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与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垟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所以这个瓯柑基地保护的办法要及早落地,不然等到按照公园建设的要求,树都被砍了,那后悔都来不及了!”王宗正说制定《温州市瓯柑基地保护办法》的主要依据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时,对瓯海区瓯柑面积的大幅度减少给予高度关切,曾在浙江日报《内部参考》刊登的《保留瓯柑的最后的家园》信息上批示:“水果也是物以稀为贵,都砍光了,将造成新的遗憾。对瓯柑应给予保护。”时任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要求市农业局、林业局协助瓯海区委区政府作好瓯柑的保护工作,“绝不能让千年名果被人为砍光”。每年的市“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对加强瓯柑基地建设与瓯柑特色产品的保护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提出了众多的意见建议。“所以以立法的形式,推进瓯海基地的保护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王宗正同时就我市保护瓯柑基地的立法内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规定:一是规定瓯柑保护基地的范围;二是规定瓯柑基地的保护管理体制;三是规定瓯柑基地的分级管理;四是规定瓯柑基地的保护措施;五是规定瓯柑基地生产的要求;六是规定瓯柑基地的扶植措施与建设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目前,瓯柑保护基地的立法工作还没有启动。对于政协委员来说,履职尽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将会持续关注自己提案的交办情况。”王宗正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主要关注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是温州法治博物馆,他说不少人觉得温州是一个人情社会,但在他眼里,温州其实是一个讲规则、重秩序的城市。不仅历史上不乏典型的法治事件,也涌现出了许多法学大家,当下的法治建设也有很多亮点、经验值得整理和归纳。“相信建设温州法治博物馆对法治温州的推进工作会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另一件事是温州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温州在留住人才的工作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