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重点提案办理面商会与会人员发言摘要

1.jpg


易淼清(市政协委员,温职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深化我市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


(一)以聚焦、差异为主要特色,统筹做好产业布局。需要基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未来趋势等因素,明确七大产业领域发展的优先级。建议近期重点推进动力电池及储能、海上风电、光伏产业的发展,中远期关注海水制氢等氢能源产业发展,同步开展新能源领域中未来产业的研究布局。此外,要构建差异化的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市、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要素保障等,实施差异集聚发展。

(二)以补链、延链为关键举措,构建联动发展格局。建议贯通新能源“发、储、送、用”全产业制造环节,同时大力推进分布式、集中式用能场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闭环。出台鼓励政策,推动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引导温州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瞄准新能源全产业链寻找新机会,完善产业内部的配套。

(三)以外招、内培为主要手段,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需要扎实推进龙头企业的招引培育工作。一是要加快向外招引,招引落地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二是要加快本土培育,出台针对性的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围绕新能源产业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加大力度吸引全球温州人回乡投资新能源产业。


2.jpg


滕敏亮(民建会员,浙江腾腾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力扶植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一)致力搭建海外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政企间常态化、便捷高效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着力解决我市新能源企业在外国开展贸易投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善用国外温商的庞大网络,更精准、更有效对接潜在客户,匹配合适的海外人才,帮助企业项目快速落地、拓展。

(二)切实加强企业风险防范指导。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缺乏对海外投资环境、投资项目的有效风险评估,致使海外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点,风险较大。希望政府多组织企业参加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知识培训,帮助企业分析项目可行性,引导企业正确、有效地进行海外布局。

(三)加快建立海外仓。海外仓是电商时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政府牵头,在中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扩大贸易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配货送货效率。依托“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商业模式,整合线下资源,发挥平台优势,致力于开拓一条互联网时代的网上丝绸之路,辐射全球市场。

(四)尽快制定储能验收标准。到目前为止,储能项目建设的相关工程验收政策至今未能落地,全市的储能项目无法顺利验收,电力储能项目的验收则更无法推进。希望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制定统一的储能产业的验收标准。


3.jpg


江衍妙(民建会员,申万宏源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

加大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链力度


(一)积极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金融服务新能源产业链的支持体系。推动我市法人金融机构加快绿色转型,实施“零碳”(低碳)机构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市域重点项目“清单式”绿色金融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发展碳核算与核查等绿色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对绿色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识别、认证、评估以及风险管理体系。

(二)鼓励银行金融更加聚焦新能源产业链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要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我市新能源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投入。鼓励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产品。

(三)探索引进发展绿色保险支持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积极开发或定制引进涵盖新能源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专属科技保险产品,发挥保险的融资增信和风险缓释作用,支持新能源新产品应用推广。

(四)加快形成绿色创新资本的引领发展。鼓励探索设立财税优惠的新能源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加快促进百亿的绿色创新资本形成。探索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碳基金、碳债券等投融资产品,开展碳租赁、碳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探索碳指数开发及应用。实施新能源科技企业“全链条培育计划”,做好股份制改造和申报上市的服务工作。


4.jpg


赵红良(民建会员,圣普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促进传统电器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一)引进新能源直流电器的头部企业入温。我市电器产业在全球有巨大的优势,具备稳定的全供应链。国内部分头部企业也是温商所办,如新能源电器的头部企业北京人民电器营收30亿左右,属乐清人创办。当前,常熟电器、良信电器都在新能源电器上重点发力,而乐清本土企业仅奔一电器在直流电器上发展迅速。为此,我市亟需引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从而提升和改善行业的管理能力、质量品质、人才储备。

(二)政府搭建新能源测试平台。建议我市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华科等高等学府合作开发研究性的测试平台,由政府出资,委托培养温州本土高级工程师,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学习新能源电器产品。温州储能光伏逆变器产品也无试验室平台,为此,按照EMC、LVD国际技术要求,我们的产品必须要去深圳、上海或宁波等地去做测试,成本大幅提升。

(三)以商招商、以商育商。随着温州储能市场的成功布局,瑞浦、BYD等理电企业将需要一大批新能源配套的产品。建议我市尽快排摸新能源企业需求端和供给侧,搭好平台,保障供给和需求资源匹配。通过招商或培育本土企业转型发展,优先安排土地资源及产业基金投入,精准补链,提升新能源企业供应链优势。


5.jpg


祝彬(永嘉县政协委员,市国资运营公司股权管理部经理):

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新城


(一)打造“基金招商”新格局,促进新能源产业新发展。在5月底创投大会宣布设立500亿大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基金的资金到位、人员配置、免责机制等工作的落实。未来政府投资基金在设立子基金和直投方面能更进一步聚焦全市产业导向和需求量大的行业领域,如新能源和集成电路领域。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多链聚能。建议温州加快推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产生聚合效应。地方科技创新要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紧抓创新链、产业链,培育各领域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创新体集群。同时,增强人才链和产业链的匹配度,保障我市产业创新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以终端应用促新能源产能提质增效。一是加大对新能源产品应用端的构建,提升新能源产业链水平和地域吸引力。二是加大新能源平台的综合利用率。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氢能、储能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海域利用效率,推进海上风电的综合应用。三是强化优势能源的推广应用。建议加大对核能应用端产业的专项招引,拓展核能在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等新场景的综合利用,强化我市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地位。


书面发言


郑庆惕(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以“地瓜经济”引领开拓国际市场


1、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区域品牌。发布“温州新能源”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综合交易平台、国际品牌主题展会等形式,打造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区域品牌。此外,支持新能源企业充分利用外国来华留学生、海外华人、跨国律所等打造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借助跨国律所在全球众多分公司,开展合作商背景调查并对接当地合作伙伴。

2、完善出口配套,带动港口经济。鼓励综保区招引二手车出口经销商,支持综保区危险品装箱场地落实落地,组织开展监督专线人员培训。并推出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一站式”海关监管模式。同时,畅通温州港锂电池出口业务。对接企业需求,协调船期,衔接通关全流程,加速口岸物流回流。

3、应对贸易壁垒,融入全球链条。积极提供相关服务,帮助新能源企业对接海外安全、国别投资等信息,支持企业对接银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完善市级引导性相关政策,帮助企业申请商务部境外投资贷款贴息及前期咨询贴补。鼓励在境外开展加工的新能源企业建设温州国际贸易总部,设立研发中心、接单中心、收结汇中心、融资中心、售后中心。同时,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引导企业通过贸易或投资走出去,获得国际资本和技术后再“引回来”。


缪心毫(市政协委员,温大期刊社社长):

加强新能源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1、做好新能源项目用地用海总体规划与管理。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政策,科学做好温州新能源重大项目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前谋划重大项目,预留足够空间。制订新能源项目用地综合评价制度,优先保障优质新能源项目。对可与新能源项目配套的传统产业企业,比照新能源项目优先给予用地用海保障。建立效率优先的海域可持续利用制度,推行“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以实现海域资源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等高效优化。

2、优化新能源项目用地的集成化集约化。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违法用地等土地资源。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与农业、林业、渔业及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并优化土地利用认定方法,节约国土空间规划指标。新能源项目附属的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杆塔等基础设施用地,按照建设用地管理,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3、推进新能源项目用海的节约化高效化。积极推进海域资源的高效利用,探索渔光互补用海管理。推进新能源项目海域立体使用管理,探索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完善海域使用权分层登记制度;打通海域审批路径,实现用海申请方与相邻权益方用海不动产权同步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