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重点提案办理面商会委员发言摘要

黄云碧(市政协委员,温州职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1、大力推动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申报。一是积极筹备申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二是健全温州区域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机制,进一步完善认定标准。三是在温高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等行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重大需求的技能技术人才。

2、大力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一方面要精准发力,抓住产业园区作为基础这个突破点。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建立集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职能为一体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寻求激励与约束的最佳结合点。政府层面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把推进区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作为产业园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用好用足用实考核结果“晴雨表”。

3、大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一是鼓励由龙头民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探索建立“企业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促进区域民营企业集群式崛起。二是按学科(产业)组建团队,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三是推进企业化运作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辅助企业技术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叶衍晓(市政协委员,市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

支持国有企业打造高能级平台


1、更大力度支持国企打造高能级科创产业园。政府要支持国企以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一条龙机制,打造以产业链为核心,向前充分挖掘科研链、中间引入资本链、向后延伸市场链的可持续生态圈,建设服务能级高、企业质量高、产出效能高的科创产业园,发挥科创产业园作为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配资的重要载体、链接科技成果转化到培育发展产业的重要阵地的功能。

2、做深做优股权投资。一是建议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杠杆作用。以温州千亿产业基金集群和大罗山基金村成立为契机,由各大产业投资相关国企搭建专业创投团队,以前线投资人角色深入投资赛道,引导资本精准投向产业链核心项目和上下游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周期的“基金+产业”投资模式。二是深化园区管理方参与程度。市级科创引导母基金在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过程中,由园区管理方围绕园区企业发展深度参与子基金筛选,使园区与基金投资深度绑定。

3、加快建设全过程服务体系。围绕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需求,发挥国企资源整合优势,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过程的金字塔服务体系,其中一级为资源型服务(政策资金对接、配套设施等服务),二级为支持型服务(配套载体引进、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三级为发展型服务(产业链延链强链、技术攻关等服务)。


项奕豪(市政协委员,伟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


1、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民营企业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全市科研人才名录”三张清单,构建“研发项目需求—科研实施—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三方合作,组织民营企业带着需求开展对标学习活动,引导企业学习先进模式、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设立完善的资金奖励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课题设立民营企业专项研发基金,重点扶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并建立提前奖励、事中补充、事后追加的奖励扶持制度。另一方面要开拓灵活的融资渠道,由政府“站台”为民营企业重点科研项目融资作“担保”。

3、加强人才招引力度。一方面是加大向民营企业“输送”科技人才的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本单位和民营企业间双重就职,真正实现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助推民营企业赢得市场红利。另一方面是加大引导民营企业“自造”人才的力度。探索建立多元、务实的人才分类考核评价机制,让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匠和能人。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是突破现有研发投入计算方式,切实帮扶民营科技企业从税费优惠政策中受益。另一方面是在《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加速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落实落地。


董海河(市政协委员,鹿城农商行行长):

引“金融活水” 育“科创之花”


1、加大数据开放力度。建议市大数据局借鉴“个人数据宝”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经验,尽快建立完整的科创企业数据宝,并与金融机构共享数据。同时,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科技力量,建立科创企业授信模型,在企业授权下给予企业“无感授信”,实现科创企业线上精准融资,大大提高授信便利度和覆盖面。

2、建立投贷联动风险补偿基金。发挥大罗山基金村等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平台的引导作用,深化股权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投贷联动”机制,但从其他城市经验来看,“投贷联动”有一定风险,特别是在科技企业初创期,投融资风险相对较高,金融机构参与意愿不强。建议建立金融机构风险补偿基金,给予金融机构参与投贷联动本 金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合作。

3、优化融资担保增信机制。建议市融担公司全面推广“无感批量担保”业务,并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尝试由政府、市融担公司、金融机构联合设立风险准备金,用于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赔付,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基数,市融担公司放大担保倍数,金融机构同步放大授信倍数。

4、加大财政存款招投标考核倾斜。在财政设置存款招投标考核中,提高科创贷款考核分值比重至10%以上(目前为3.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创贷款投放力度。


叶珺君(市政协委员,浙工贸温州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赋能创新升级。出台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高价值专利。构建一批以产业联盟、产业园区为载体的知识产权产业创新集群,大力开展产业专利导航。进一步升级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场所。

2、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发展,助推创新活力。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和合作,促进企业更加熟悉和更好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引育,提升创新能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知识产权评议工作。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新时代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工作需求。


王忠权(市政协委员,温州爱特卫普药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1、建强市场体系,促进供需对接。深化我市实体科技大市场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项目与资本零距离、精准化对接,以活跃的市场交易促进成果转化。

2、完善扶持政策,提升转化质效。制定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推行“科-企-政”联合创业,建立温籍人才回温科技创业重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制定国际标准,抢占全球价值链中前沿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新技术发展市场。

3、强化服务支撑,助力技术转移。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定期举办技术成果转化说明会,并结合温州实际设立中小企业专场。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为科研单位和企业投融资、技术成果转化等搭建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加强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梯队培育。


陈一丰(市政协委员,苍南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教中心主任):

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提升农业自主创新和科研实力。发挥科研平台优势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进涉农交叉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农业领域交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合理取酬等增值服务机制。

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温州涉农科技产业。鼓励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机构及农技推广单位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围绕温州农业产业特点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熟化和应用推广。

3、统筹各方资源,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要素保障。从制度上把推动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列为年度重大投资计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和产业联动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进温州急需的农业高科技领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