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字号
勇当排头兵 谱写新篇章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
文/杨柳树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为总要求,重拾信心、重塑形象、重振雄风,系统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国际时尚智城,切实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成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排头兵。如何解读此次全会的精神?如何建设“国际时尚智城”?本刊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请他们谈谈各自的见解。

  



   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教授、市社科联副主席


   朱康对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温州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结合全球发展的大趋势进行全局性的长远规划。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面临的任务是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最需要的是点上创新,有时只要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创新已经难以成功,不仅需要地方试错,也需要顶层设计;不仅需要局部突破,更需要全局谋划;不仅需要多点创新,更需要系统思维。因此,近十几年来历届温州地方领导集体都审时度势,根据对当时的形势判断,提出了系统的战略体系。

  

   此次全会提出了“国际时尚智城”的城市定位,从国际轻工城到时尚之都,再到目前的国际时尚智城,对温州城市定位的提炼,既反映了历届市委对温州城市特点的认识,也体现了市民对温州未来发展的期盼。“国际时尚智城”的概括,是对前几届市委对温州城市定位认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一届市委对温州发展方向的谋划。

  

   这次全会报告的另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提出了以系统的思维构建五大发展生态的思路。长期以来温州资本之所以大规模对外投资,而真正来温州投资的外来资本则很少很少。同时温州本土境内外上市公司只有22家,而在外温州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却多达49家。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温州区域的对外开放环境和发展生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全会报告提出的以系统思维构建“五大发展生态”的思路,反映出市委对温州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客观认识。从最近“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也反映出市委在系统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

  

   综合全会的主旨精神,未来的温州要立足长远的发展,以行政区划调整为抓手,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以企业上市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社会信用体系重建;以五大发展生态的系统构建为保障,系统推进国际时尚智城战略定位实施。
  
   市政协委员、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章孝敏
  

   市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之后,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来调研指导温州工作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会报告精准对接了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体现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谱写“两个高水平”新篇章的温州实践、温州探索、温州贡献;精准分析了温州发展的“前世今生”,科学准确把握温州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吹响“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建设国际时尚智城”的冲锋号;精准定位了新时期温州干部的作为担当,发出当好“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排头兵的动员令。

  

   全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工作举措,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奋斗目标,扎实推动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温州落地生根,很好地贯彻了省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两个高水平”的浙江要求。这次全会重拾信心,重塑形象,重振雄风,系统谋划了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建设国际时尚智城、开展“十大攻坚行动”为基本脉络的整体工作思路,摒弃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打的思维模式,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既一脉相承、又深化拓展。

  

   全会在构建五大发展生态中,浓墨重彩地提到了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突出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层层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向每个党员覆盖。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驰而不息抓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振了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同时,在十大攻坚行动中,又重提“效能革命”攻坚行动,支撑政治生态的构建,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这与十多年前的效能革命相比,这一次的效能革命,让我们看到了向制约温州发展软环境“开刀”,向“为官不为”“中梗阻”“庸懒散”等作风顽疾“亮剑”的决心和信心,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各职能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不断提升政府效能、优化企业服务,努力打造廉洁、透明、服务、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使每个公职人员都具有清廉勤勉为民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机关“效能革命”攻坚行动,使为民服务意识更加牢固,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更加优越,群众的美誉度持续提升,把温州打造成政务服务最优的城市。
  
   市政协委员、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所长
   陈启贤
  

   市委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时尚智城”的战略目标,是综合考虑了温州的产业形态、消费特征、区位条件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给温州传统产业跨时代发展的一个精准定位,同时也勾画了温州实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思路明确,着力点清晰。

  

   很多传统行业是经典的产业,是永远不会落幕的朝阳产业,温州的时尚产业也是如此。而温州与“时尚”的不解之缘,很大程度是来自于鞋服这类“时尚产业”的牵线。根据世界四大“时尚之都”发展时尚产业的经验来看,普遍在“狭义时尚”寻找突围,即通过发展服装及其饰品产业来打造时尚城市。打造国际时尚智城,要深度挖掘我市传统产业中与时尚相关的产业寻求突破;要围绕服装、鞋类、箱包、眼镜、打火机及其饰品的优势产业寻找突破口;要明确重点目标,选择性整合具有时尚特质的企业进行归位。做好顶层设计,设定近期计划,循序渐进实现产业和企业同步转型升级。

  

   要围绕一个主导行业,即鞋服行业要做时尚产业的排头兵,抓住服装、制鞋及饰品等产业的时尚性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培育“快时尚”品牌和发展“鞋服高级定制”,打造温州本土的“快时尚”品牌,推动高级定制集聚发展;引进和培育高端设计人才,引领时尚潮流,汇集时尚高端人才;培养一批精通时尚的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推动时尚产业落地发展。

  

   此外,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在发展增量的同时,更要提升传统产业这个存量,共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要互联网+的方法,最为迫切的“+”就是“+温州制造”,引导中低端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推进。谋划好“互联网+温州制造”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再造我市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改造传统产业向高效能、高品质、高服务方向转型升级。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
  
   市政协委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鲁丹萍
  

   市委提出建设“国际时尚智城”,是从温州实际出发,融合时代发展,既蕴含了对“过去”的肯定,又饱含了对“未来”的信心。“国际时尚智城”提出重塑改革开放新优势,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同时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做好世界温州人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温州人闯世界与温州城市国际化互促并进的生动局面,努力把温州打造成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活力名城。这既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和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落脚地,也是着眼于温州的地域特色和实际情况,加快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续写温州的创业创新史。

  

   温州作为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国市场经济先行发展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在省内处于落后的位置。重塑改革开放新优势,应在动力机制上注重对外扩大开放和对内深化改革相结合。

  

   首先要以“一带一路”来统筹推进开放发展。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际语言环境、国际化优质商圈和生活社区建设。充分利用温州海外华人华侨资源优势,主动寻求与世界各地深度合作机会,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和旅游往来,大力培育多元包容的开放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着力打造浙江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继续保持“引进来”政策,吸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温州投资,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境外产业园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赴国外开展兼并、收购等投资。支持优势企业在海外国家合作建设生产、营销、运营总部,更多输出资本、管理、服务和技术,促进更多企业形成全球布局。

  

   其次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借鉴上海、浙江自贸区改革经验,努力巩固外贸、外资、外经的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营造良好的营商和投融资环境,创新温州对外开放经济的管理机制体制,合理制订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率先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和开放大平台的建设及改革上有所突破,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温州地区对外开放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最多跑一次”活动。优化人居环境,围绕国际人士的医疗、教育、出入境等现实需求,努力营造国际化环境。通过建立精简透明的审批制度、便捷高效的服务制度,合理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降低企业的创业和交易成本,促进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推动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