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字号
多病自古伤夏后,更那堪冷落清秋
文/董飞侠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留细菌、病毒催发。呼吸道、消化道,过敏高发。今宵秋燥何处, 在皮肤、五脏六腑。心脑血管,应是中枢多多保护,便纵有、千种秋愁,更与何人说。这虽然是一首“打油词”,但是从这首“打油词”我们可以看出秋季的高发疾病在呼吸道、消化道、心脑血管、皮肤疾病、过敏疾病以及心理疾病。
   一、胃肠道感冒
  

   出去玩,不小心吃坏了肚子,所以不敢爬山、不敢游泳,生怕要隔三差五地找厕所,只得心中遗憾而作罢;眼看要开会,可胃肠道感冒还没好……腹泻,这“着急事儿”谁都可能遇上过,一般人会想当然地自己吃点药对付一下。事实上,在秋天,你可能患了“胃肠道感冒”。秋天,是胃肠道感冒、痢疾等病的高发期,市民可要特别注意饮食,千万别让“拉肚子”钻了空子。

  

   感冒又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当人体着凉、淋雨、过度劳累等时,身体抵抗力降低,原存在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或从外面空气中吸入的病毒,就可以迅速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咽喉局部发炎,出现全身症状而发病。普通感冒最典型的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咽部发干、声音嘶哑、咳嗽(干咳或痰多)、腹痛、腹泻。但一般不发热,严重者还可合并气管炎、心肌炎、急性腮腺炎等。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有少数感冒病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一般感冒的典型症状不明显或根本就不出现,医生常把此种病人称为“胃肠型感冒”。这种类型感冒的特点是“先拉肚子后发烧”,由于症状貌似胃肠病,所以被误诊的病人不少。

  

   胃肠道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由于胃肠型流感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患病后更要注意饮食调节。要注意给病人吃一些清淡的、好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汤等。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少吃多餐,根据病人胃肠道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进食量。腹泻、呕吐严重的病人可暂时禁食,出现脱水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这种类型的流感病人服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抗生素反而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加重胃肠道症状。可以使用藿香正气丸或者霍香正气软胶囊有较好效果。
  
   二、消化道溃疡
  

   老王患有消化道溃疡十余年,每到秋天就“痛不欲生”,可是今年没有发生。原因是老王做了胃镜以及炭13呼气试验,诊断清楚老王的胃溃疡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的。经过三联用药彻底根治了老王的胃溃疡,如果老王注意保护,可以说胃溃疡和老王说“拜拜”了。

  

   确实,消化道溃疡最容易犯的季节就是在秋季,每年病人都很多。大部分患者是由于饮食不注意而发病,还有部分胃肠病是由于职业因素造成,如工作量大、精神紧张、吃饭不定时导致。胃溃疡的症状是在饭后会出现胃部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则正相反,是在空腹状况下易出现疼痛反应,有时在夜间也会发生。这两种溃疡都是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病人就会增加,而且有自己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从发病的特点来看,由于肠胃内反流、胆汁酸的影响和胃黏膜本身的血流量变化,胃溃疡的平均发病年龄要比十二指肠溃疡大10岁左右。

  

   消化道溃疡的治疗要做到合理用药、合理配伍,用法、用量亦要辨证统一,采用抗溃疡药物(如奥美拉唑、胶肽次枸橼酸铋等)和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等)联合应用。按治疗的疗程连续足量用药,在用药治疗同时还要与合理的饮食、休息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过敏性鼻炎
  

   张女士是一位单位领导,可是每到秋季就不敢发言讲话,因为她的过敏性鼻炎又犯了,准是打喷嚏、流鼻涕、眼泪汪汪,弄得不好意思。

  

   过敏性鼻炎分两种,一种是常年性的,另一种是季节性的,一般都在每年的春秋发病。

  

   一般来说,秋季好发的季节性鼻炎发病很突然,患者会表现为打喷嚏,甚至是一打就是三四个,而且还会流清鼻涕,鼻子发痒,有的还会嗅觉减退,而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孩子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比较多,有的孩子甚至会连续打十几个喷嚏。

  

   所以要预防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首先要提前用药,可以选择抗组胺药等。此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而对于孩子来说,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孩子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很多人会错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从而耽误了治疗,因此在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四、中风
  

   王大爷每到秋季就格外注意自己的血压变化,因为他家里人吃过这个亏。去年,患有高血压的王大妈因为夏天天气热而减量服用高血压药物,到了秋季也没有注意及时调整。一天清晨起床时发生了意外。导致脑出血。所以王大爷今年秋天早早地就来到医院调整自己的高血压用药,以防意外再次发生。

  

   人和环境是一个整体,外界气候的变化与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恶劣的天气可以使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气温骤降,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还会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含量增高,引起脑血栓形成。研究认为,秋季是高血压病发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据临床统计,90%以上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因此,此时的中风病人明显增多与气温低、气压高密切相关,预防中风,要重视高血压等原发病的治疗,做好家庭急救与护理。

  

   五、秋燥
  
   秋季天干,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须养阴防燥,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常选用西洋参、燕窝、哈士蟆油、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另外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六、秋愁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相从消秋愁,西域塞上游”。秋风秋雨,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这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秋天人的情绪出现低落是有科学根据的。气候规律表明,几乎每一次秋风秋雨都伴着一次冷空气的活动。而在低温的情况下,会使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在受抑制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紊乱,特别是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增多,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导致意志消沉,抑郁不欢,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心慌失眠多梦等症状。再加上秋天的景色有些荒凉,所以人比较容易出现“低温抑郁症”。 “秋愁”既然是一种“心病”,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秋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外出游玩,也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而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对神经系统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并消除烦人的秋愁。诗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此乐观豁达的心境,可缓解“天昏昏兮人郁郁”的景象,谈何秋愁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