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无人机吊挂着根系裹满泥球的大乔木,稳稳飞向百米高的陡峭山顶。不到2分钟,乔木就完成了精准“着陆”……伴随着建设施工的有序推进,温州园博园如一幅生态绿色长卷,正徐徐铺展。
2026年,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温州举办。这是温州提升城市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4月18日,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推进园博园建设 全力办好园博盛会”深入协商,凝聚智慧与共识。
市政协主席施艾珠出席并讲话,副市长王振勇,市政协副主席马永信、徐有平、诸葛启钏、王丽峰、郑建忠、胡荣党、木力,秘书长狄鸿鹄参加会议。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展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该博览会将于2026年4月至7月在温州举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也是这一国际性盛会首次在浙江举办。
国际园林盛会为何“花落”温州?温州拥有宜人的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维持在18℃,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全球各地的园林景观提供了理想的展示舞台。近年来,温州致力于建设生态好、绿化美、环境优的生态园林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备的交通网络,也为园博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常委会上,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通报了温州园博会的相关情况。温州园博会以“诗画山海·共享绿色生活”为主题,打造“两园三环一带”的空间布局,构建“1+33+6”的展园体系和“一阁两馆十二景”的标志性景观节点,13个分会场分布温州各县(市、区),届时将通过多条旅游线路,串联主会场、分会场与博览点。去年10月,温州园博园项目正式开工,园博园建设和园博会筹办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圆满举办本次园博会,不仅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对城市管理水平、规划能力、公共设施完善程度以及城市形象全方位展示和检验的一次大考。
为办好此次常委会,为温州园博会贡献政协之力,紧紧围绕“建好一座园、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总体要求,市政协将“推进园博园建设,全力办好园博盛会”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列入年度履职要点,并在2月份成立专题课题组,深入项目实地、踏访建设一线,组织委员与专家集中研讨,同时赴上两届园博会举办地徐州、合肥学习考察、汲取先进经验。
市政协委员共同听取了调研组的报告。报告指出,温州园博园存在协调机制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品牌塑造力度不足,文旅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园林建设创新不足,产业融合实效性欠缺,宣传推广与市民参与度不高,“后园博”时代规划超前性不足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建议。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对报告指出的诸多问题表示认同,并纷纷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在协商发言环节,8位委员分别围绕文化赋能、机制建设、保障设施建设、生态资源利用、“后园博”时代规划等议题作口头发言,另有2位委员提交了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