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2号沉船成功完成整体提取,顺利运抵位于江心屿的沉船保护实验基地。当船体被稳稳托起的那一刻,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一直悬着的心才稍稍宽缓。但他深知,科学保护与公益科普的新阶段已然开启,“千年商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择一事,终一生。”生于湖南的梁岩华自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便来到温州,30多年来忙碌于考古探方中,坚守在温州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一线。
作为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的工作围绕温州考古实践、文博人才建设、文旅产业品牌建设、文物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在工作中,他观察到当前吴越国文化研究已成热点,浙江省文化基因工程将吴越文化确定为十大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之一,而温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作为吴越国的重要港口与南部重镇,两者关系密切,吴越国对温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文化、经济与政治影响。
今年省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加强吴越国史迹保护研究,为温州学品牌赋能添彩的建议》,希望将吴越国史迹保护研究纳入温州学预研课题,待条件成熟后加入省级研究计划。此项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给与书面回复,表示下一步继续深化吴越国与温州学项目研究,并做好温州学研究与品牌提升工作、推进吴越国史迹保护与活化利用工程。
朔门古港遗址,这片逾3.59万平方米的土地静卧于温州古城北门之外,与江心屿双塔隔江相望。2021年,在望江路下穿隧道工程的基建考古中,它从沉睡中被唤醒。梁岩华率领团队负责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掘工作,让宋元时期温州古港的繁华景象重见天日。该遗址荣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国内外海丝港口类遗产的空白,被认为是海丝申遗的经典样本和支撑性遗产点。
在梁岩华等考古人眼中,历史保护与公众教育,这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事业。在考古工作同步进行之时,他们通过组织公益研学等活动,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魅力。目前,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的建设已提上日程,这会是一个集考古研究、文化展示、公众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