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温州园博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收到了许多关于园博园建设的建议,其中郑锦春先生以深厚乡情与文史积淀,为温州园博园24桥拟名,融山水诗韵、先贤精神、非遗匠心于一体,织就一幅瓯越文化长卷,为城市留驻可触摸的文脉记忆。现将其建议摘编如下
昔日参与重庆园博园“瓯园”建设的经历,激发我为家乡温州园博园桥梁命名尽份心意。对照布局图,草拟24桥名,抛砖引玉。
桥名应凸显“温州特色”,唤起市民历史认同,增进宾客对温州认知。借鉴他地经验,结合温州文化与园景,形成系列命名体系:山水意象、历史名人、诗词典故、非遗工艺、园林美学、海丝未来。
以下是我初步构思的几组桥名建议:
1.老树桥/榕树桥(近榕墩烟雨):源南宋永嘉王楠诗句“门前老树最关情”,喻岁月乡愁。
2.竞渡桥/竞舟桥(近仙湖竞渡):彰龙舟精神与瓯越“奋勇争先”特质,参清赵翼竞渡诗。
3.仙鹭桥(处七星鹭鸣仙湖):取明欧大任“玉波仙鹭浴”诗意,显白鹭栖居和谐。
4.琴园桥(连瓯屿听琴):蕴“听泉赏乐”意境,并纪念瓯海郭溪人、武汉“琴园”创建者任桐。
5.文虎桥:纪念温州首位武状元潘文虎(瓯海潘桥人),扬其修文习武、忧国爱民的品格。
6.祖皋桥:纪念南宋“温州词宗”卢祖皋(瓯海郭溪人),其词境契“花堤夜月”。
7.任桐桥(A环仙湖):纪念“东湖规划之父”任桐(郭溪任桥人),其《沙湖志》具历史价值。
8.周元桥:纪念衡器改革推动者姜周元(郭溪人),其在全国倡行“十六两改十两制”。
9.洁天桥:纪念“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人”戴洁天,其于1956年带头在瓯海燎原社创试“包产到户”。
10.忘怀桥:取永嘉太守谢灵运“忘怀狎鸥鲦”诗意,寓寄情山水,契桥梁象征。
11.庭诰桥:传扬南朝永嘉太守颜延之《庭诰》家训,其中含修身、为政之道。
12.琴材桥:源太守丘迟瓯海采白桐制琴赠友并题诗,赞高洁品格与制琴智慧。
13.烟凝桥:取唐温州刺史张又新“吹台山上彩烟凝”句,绘诗意栖居。
14.橘录桥:纪念南宋温州知州韩彦直著世界首部柑橘学《永嘉橘录》。
15.曹埭桥:源郭溪曹埭村名,含明太守何文渊浚三溪修堤功绩,颂廉吏传承。
16.绣彩桥:彰国家级非遗“瓯绣”特色(针法多变、色彩鲜艳)。
17.塑艺桥:显温州独有非遗“瓯塑”(色彩浮雕)立体艺术魅力。
18.瓷韵桥:溯著名“瓯窑”瓷器(东汉创烧),曾远销海外,承“器以载道”。
19.鸥翼桥:桥体若鸥翼,典出《列子》“鸥鹭忘机”,寓人境和谐。
20.飞虹桥:仿苏州“小飞虹”,融白居易诗意,添江南雅致。
21.曲水桥:步道如曲水,引王羲之“流觞曲水”雅意,桥侧镌《兰亭》。
22.文兴桥:桥体微倾致敬泰顺文兴桥,扬乡贤济通义举与“先忧后乐”精神。
23.海丝桥(处海丝园):桥若巨舰,栏镌郑和航图,昭温州丝路节点地位。
24.起风桥(立未来之园):钢构若风起,夜灯似星河,寓宋玉“风起青萍”、李清照“风鹏正举”,象征创新如长风。
综上廿四桥名,串联瓯地千年文脉,贯通古今。期冀游人漫步,沉浸“山水诗画,温润之州”意蕴,感受文化脉动。
(作者:鹿城区政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