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科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今年我是第二次出席“两会”。相比去年的“初出茅庐”,今年的我多少是“胸有成竹”了。此次“两会”,立足自己多年的文化研究心得,我依旧围绕文化建设建言献策。经历一年履职,今年的我更加注重提案的可操作性,希望让群众拥有沉浸式文化体验。
2月6日
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在即。这是委员们过去一年履职的集中展现舞台,大家都很期待。2月4号,我就将微信里的市政协委员群、本小组群、大会发言群全部置顶,以免遗漏“小红点”(消息与动态)。
今天重要的行程是发言彩排。其实在去年年底,我的“两会”历程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我所在的第九组希望我申报一个文化类的大会发言。作为一名“文化人”,我责无旁贷,于是选择近年文化热点“朔门古港遗址”撰写初稿,再经历修改、试讲和听取意见,逐渐打磨成形。
彩排中,我发现好几位委员能够半脱稿,侃侃而谈,显然“暗推”得很熟练。发言结束后,看到“考察团”成员、广电主持人翁逻沿站在会场后排,我过去询问,他微笑肯定:“这次气场很足,基本不错。试讲时不顾停顿与起伏的毛病已改掉。”这给我的正式发言打了强心针。
2月7日
上午,政协会议正式开始。我的座位是5排41号,恰在最左侧过边,各媒体摄影记者来来往往。也许占了地利,经过的摄影记者顺手给我“咔嚓”了多张照片,我的后背几乎能感受到其他委员的羡慕目光。
下午小组第一次讨论,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与提案报告。为做好准备,我提早半小时第一个到会场。在商言商,从文说文,我耳听本组委员的真知灼见、目读两报告里的文化内容、手动在IPAD上打字,形成自己的发言提要,可谓一心三用。
等我打字完毕,会议已临近尾声,我赶紧举手示意,不料严凌振、金斌坚委员也预备发言,三人抢起了话筒,“第一局”严委员赢,“第二局”我赢,于是建言如下:今年市政协将开展温州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协商,建议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本土文化,比如南戏、山水诗、朔门古港遗址、永嘉学派、浙派古琴、瓯柑等,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打造拳头产品,才能像戏曲春晚一样在全国出名。朔门古港遗址是温州海丝文化的重要实证,而海丝文化可以与宋韵文化、瓯江山水诗路统一谋划,以合力构筑成一个温州优秀历史文化的综合体。
去年,围绕“文化”主题,我参与了朔门望江路下穿工程方案调整意见征求会、“宋韵文化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专题协商会、“社科赋能助共富,山水诗路看温州”系列行等诸多活动并建言献策。闲来无事,我常常沿着瓯江散步,观赏两岸风光与文化设施,曾经从郭公山一直走到会展中心,以至于错过了饭点。这些考察、调研也为我今年的大会发言与提案积累了充分的素材。
下午小组第二次讨论,气氛依旧“火爆”。委员们都是各行业的专家和精英,提意见“不留情面”,个别委员说到激动处,不觉声音高八度,几近呐喊。休会后,五六位委员还围聚着交谈,不肯散去。我想,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挑刺”的背后是拳拳爱温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希望温州发展越来越好的用心。
到了会场,发言委员们直接集合后台候场,大家或争分夺秒,抽空朗读稿子,或互相加油鼓励。交谈中,有委员说为了确保嗓音,这几天不吃辛辣,甚至不游泳,免得呛水导致喉咙咳嗽,够拼。
发言前,市政协发言组和其他委员给了我不少好建议。在登台发言中,我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做了三个“小动作”:一是考虑到发言稿已打印结集,无法修改,我发言时增入“古港遗址初评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呈现最新动态;二是将“重建”拱辰门发言为“再次发掘或复原”,使表述更准确;三是最后加入“海洋经济”,揭示古港遗址的多重意义。发完言下台,迎面看到发言组联络员包银扬竖起大拇指,这个“首肯”(首先肯定)让我悬着的心放下来,充满了合格完成作业的欣慰。
2月10日
中午,下电梯时遇见陈作荣主席,肯定了我的大会发言,告知接下去遗址公园要出设计方案,到时一起参加讨论会。我表态很愿意投身此事,为古港遗址的美好前景而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
短短五天转眼而逝。会议要闭幕了,我在浙政钉“提案e办”里查看自己的提案,已显示为“待交办”。今年我将继续以己之长,履己之职,让温州更有文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