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字号
畅所欲言 共谋发展
专题议政性协商会部分委员发言摘要
陈慕林常委代表民革界别发言:

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
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

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作为浙江对台开放第一大平台,政治和经济意义十分重大。但是,目前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明确示范区作为全市重要战略推进。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示范区建设明确作为全市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点战略推进,建立市级层面示范区工作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建设过程中综合协调、任务分解、政策落实、项目安排、体制建设等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建议市本级在市台办增挂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牌子。建议市本级设立的4个推进小组,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台办和县(市、区、功能区)要制定工作目标,设定成员单位,制定实施小组工作计划。建议洞头、乐清、苍南均要在当地对台工作机构增挂示范区重点平台办公室牌子。建议示范区建设工作单列纳入市对县(市、区)重点考绩内容。


三是设立示范区专项经费。根据考绩结果,将专项资金分配到示范区洞头、乐清、苍南重要平台,由各地结合产业实际统筹分配,调动试点地区工作积极性。


四是出台示范区规范性文件。指导推进示范区洞头、乐清、苍南重要平台建设。


五是引导温商和台商融合发展。加强我市改革领域对台开放,引进台湾资金、技术、理念,引导本地温商对接台商实现转型发展,探索“民资+台智”经贸合作交流新模式。


六是建设两岸经贸合作高层次活动平台。举办以两岸青年创享、两岸产业对接为主要内容的2018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会场活动。争取国台办支持温州洞头建设两岸半屏山论坛(两岸融合发展论坛)永久会址。

陈浩委员代表民盟界别发言:

加速邮轮经济圈建设
进一步发展开放型旅游经济

去年12月温州国际邮轮码头正式开通温州至日本长崎首航,本月17日温州港口岸状元岙港区国际邮轮码头通过对外开放启用验收进行常态化运营。这意味着温州市国际邮轮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邮轮旅游单向性问题较突出,邮轮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建设相对滞后等。


为此建议:


一是全方位推进邮轮产业发展。建议研究出台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从机制上提供有力支撑。建议交通运输部门对相关邮轮企业在我市开辟停靠港,或以我市为出发港的国际访问港航线予以相应资助,并专门制定邮轮针对自然灾害、船舶事故、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二是完善并推广我市邮轮旅游产品。建议以“政府全程引领,全产业链参与”模式,引导邮轮港、相关邮轮公司和我市主要旅行社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邮轮航线,提高游客体验度,将邮轮旅游的目的地拓展还可以将邮轮旅游与温州山水旅游结合,游览东瓯山水。


三是邮轮港区探索引入免税品消费区。主动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打造国际免税消费城,吸引国际百货巨头和温籍海外商业强者入驻,从而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时提供银行外汇嵌入式管理,居民可以以本币或外币直接付款,付款额累计计入居民年度购汇限额和年度免税消费限额。


四是努力争取更便利的口岸政策支持。落实旅游消费促进政策,争取在邮轮港实施外国旅游团队乘坐邮轮入境15天内免签政策和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提供更为便利的通关服务,提升入境游效率。

林俐常委代表民进界别发言:

“开放强省”战略下
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积累了较好的对外开放基础,积蓄了较强的开放发展动力,形成了内生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然而,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广度与深度仍有待提升、大开放综合发展平台仍缺乏、引进来存在短板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接国家省级“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全省乃至全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总框架。为温州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同时,应大力推进温商走进世界各区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二是建设大开放发展平台。依托海内外温商人脉优势,积极申报创建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拟在投资、贸易、金融和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形成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对接华商海外产业,为华商在内地开展创业创新创意创客(四创)提供综合服务体,成为华商投资贸易、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集聚地,成为在新形势下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和强大动力。


三是补齐引进来的短板。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与港口连接(金温铁路与乐清湾),完善洞头状元岙港区配套设施,加快开发大小门岛大型港区建设等;进一步优化涉外服务工作,例如做好国际学校和涉外就医等方面工作,极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良好引资环境。


江衍妙委员代表民建界别发言:


防风险与促发展并举
重点关注流动性风险与产业链修复

2018年国家货币政策明显偏紧,特别是4月份资管新规,政府“去杠杆”操作决心很大。要重点关注温州流动性风险与产业链修复两大问题,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举。


为此建议:


一是在资管新规下关注温州流动性风险问题。要吸取过去处置风险的经验,创新方式解决流动性风险传染的问题。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P2P平台或金服的流动性风险;要防货币化安置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资管新规和控制地方债务双重政策影响下,政府平台融资压力大、融资成本高,拆迁户拿到大笔现金后去挥霍会给社会带来稳定性的压力,房地产价格发生波动,未来可能会造成“断供”的风险。


二是大拆大整后的产业链亟待修复。大拆之后对产业上下游的破坏亟待修复,特别对温州产业比较聚集的地方,对大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发展亟待摸底、修复和发展;加大力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配套政策,大拆后,原企业员工的生活成本明显上升,主要来自房租和配套的生活成本,直接就传递到企业端,政府应当抓紧加快在温州的工业园区周边运用多主体多方式加大房屋租赁的供应保障;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助推温州产业发展。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重塑企业圈的信用机制,建立良性的金融服务链,助力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

江丁库委员代表农工党界别发言:

以法治思维优化营商环境
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报告中提到要以新时代 “两个健康”发展(非公企业的的健康发展和非公企业人士的健康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加快打造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高效服务企业家投资兴业的政务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但现阶段存在以下影响企业家创业积极性的现象,急需引起重视。


为此建议:


一是关于企业家的人身安全问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关部门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现象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家一旦被羁押,整个企业可能无法继续经营,营业多年的企业就此毁于一旦。应保障企业家人身合法权益,实行少捕、慎捕。


二是关于企业家的财产安全。现实中,不少被执行企业主营业务良好,本身并不存在诚信问题,只是受担保链影响,这种不加区分的快速执行行为,没有给企业喘息的机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业积极性。


为此,建议我市出台相关具体措施,以法治手段为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加强企业家人身财富安全感,确保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一方面,切实保障企业家人身合法权益,对社会危险性不高的涉案企业重要岗位人员慎用逮捕强制措施,切实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依法保障涉案企业家在服刑期间的申诉权;另一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司法机关不能片面追求案件办结率,而应当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破产重整制度挽救主营业务良好的企业。

丁春民常委代表致公党界别发言:

破解垃圾减量难题
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近几年,市区垃圾正以10%左右速度在增长,垃圾清运压力不断增加,“垃圾围城”、“垃圾埋城”的隐患不断逼近,也正在考验我市治理能力水平。垃圾不断增长,主要是面临着缺乏垃圾减量工作机制;源头产生量居高不下,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泛滥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尚未完善;居民对垃圾分类减量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后续配套服务没到位;垃圾回收行业萎缩严重等严峻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加快出台《温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减量规划》。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全市城市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零增长,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


二、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强化组织、资金等保障支持。厘清部门责任,及时出台各行业减量化行动方案。签订责任状,实现量化考核、信息公开、数据可信、接受公众监督。


三、严控过度包装。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根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标准。质监部门“治理过度包装”的专项行动应常态化、长效化。


四、引导绿色消费。将产生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支付处理费的具体条例纳入政策之中,运用经济杠杆强化垃圾处理服务的有偿性和精准性。实行分类阶梯收费,居民实行垃圾袋收费制度,推广有偿认领使用可降解分类垃圾袋,垃圾袋售价包含垃圾处理的费用,并在垃圾桶和垃圾袋上标有警示语,真正实现分类情况追溯到人。

吕庆雷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界别发言: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支撑温州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上走在前列,温州应抓住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浙南闽北赣东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空港海港两大资源为支点大力发展对外经济。


为此建议:


一、全面提升温州机场国际化水平,积极创建温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走在前列。要加快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扩容提升,吸引更多航空公司设立基地航空公司,开辟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品国际航线,构造更完善国际航空服务水平。要积极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空港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吸引更多航空公司设立航空物流基地,争取开通全货机,推动航空货运发展,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形成对温州产业集聚、转型和升级的带动效应和深层次破题,全面提升机场国际化水平。


二、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开通中欧(温州)班列为切入点,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上走在前列。建设中欧(温州)班列对于加速温州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要主动对接全省“义新欧”物流联盟组建,加快推进温州中欧班列实际开行,推动物流通道和贸易通道双拓宽。依托良好的港口、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和大力开展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延伸中欧(温州)班列拓展至台湾地区,实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连为一体,进一步扩大浙江自贸区辐射范围,促进温州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上走在全国前列。


吴春雷委员代表对外友好界别发言:


立足温州地域特色
推动新兴业态发展

温州的经济尤其独有的特点和规律,有两大特点,一是侨贸经济发达,二是民营经济发达,这需要我们找准其内在逻辑,打好地域特色牌。


只要充分发挥好特色和优势,温州在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大格局中,应该而且可以先行一步,跨越一步,率先构建成为全省乃至于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


为此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试点申请成功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扩大进口战略,前瞻性思考市场采购进口模式的可行性(目前温州海关正在参与这项杭州海关关级课题)。


二是积极争取1210项下综试区跨境电商保税进出口政策(免于提交通关单)在温州落实,争取与杭州、宁波、义乌相等权益的综试区跨境电商政策,充分提升温州跨境电商实效和内涵。


三是统筹现有国际邮件互换局、商业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监管平台等资源,将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与跨境电商、商业快件、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等业务深度结合,实现多重政策红利的叠加效应,力争创造温州对外贸易新亮点。


四是高质量建设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扩大装备和资源型产品进口,打造冷链物流枢纽节点,在巩固口岸酒类、服装保税进口的同时,扩大肉类、乳制品类、生鲜类、冷冻类等食品和日用消费品进口,力争成为进口商品集散高地。

厉汉华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别发言: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争创“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

温商精神是全市上下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动力源泉。要着力营造关心、爱护、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温州发展始终充满澎湃动力。


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规范性程序。


二是建立涉企政策制定对话机制。以重点行业商协会为载体,建立市领导、涉企部门与企业家的对话制度,共同研讨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和各项涉企政策执行落实情况。扩大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研究制定的权利,畅通企业家反映问题的渠道。


三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商协会制度。建立企业家列席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制度,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重大会议活动邀请企业家列席。


四是健全年轻一代企业家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加强在外年轻一代温商联谊交流平台建设,统筹建立异地温籍新生代企业家联席会议制度,吸引回温创业发展,促进内外新生代温商的交流互动。


五是培育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创新“青蓝接力”培育行动内涵,全力保障专项培育经费落实到位,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针对性培训教育。


六是关注关爱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成立孵化扶持基金、举办各项创业创新大赛,以浙南科技城为依托打造新型青年温商小镇,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大胆创新无忧创业。

徐建国常委代表经济界别发言:

改革开放蓝图绘制见实效
“八八战略”深化续写有新篇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企业融资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对中美贸易战的应对力度。建议全会报告中增加相关应对措施,如进一步加快现有商务扶持政策兑现速度,降低出口信保费率;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努力拓展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地区的出口份额等。


二是进一步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近4年来,全市制造业贷款总量持续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投资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是银行惜贷、慎贷情况仍较为突出。因此应适度提高对不良率的容忍度,细化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具体举措,更好地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大“亩均论英雄”工作力度。我市“亩均论英雄”工作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实际落地仍有一定距离。因此,下步要在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的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对评价结果的给予具体应用。


四是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温州本地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时尚化改造方面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因此要将“招引培育一批中高端信息化、智能化、时尚化改造技术服务公司”,作为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具体举措之一,更好地支持企业实施改造提升。

徐琮琦常委代表市政协研究室发言:

打造崇商重商城市特色
助推温州改革开放再出发

温州文化有着重商传统,温州模式具有民本经济特征,温州人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温州企业家是温州发展的关键动力,关爱和保护企业家,打造崇商重商城市特色,要出硬招实招。


为此建议:


一、我市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文件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市委市政府政策文件,引导涉企执法者要像尊重科学家那样地去尊重企业家,像保护生态环境那样去保护营商环境,为基层柔性执法背书,为优秀企业家增信。


二、建议将12月11日设为“温州企业家日”,由市人大立法通过,作为我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重要举措。应定期举办温州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优秀品牌表彰宣传,企业家高端论坛等系列活动,推动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推动企业家增强法律观念、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共识和氛围。


三、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商行天下、魅力商都”城市名片,组织相关机构对温州重商文化传统、历史贡献、未来定位进行课题研究和专题宣传,营造“重商崇文、创业创新”的城市文化,让世人一提到招商投资,就想到温州商都,一想到创业创新就想到温州福地,形成迥异于杭州、宁波等地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竞争力。

周启政常委代表市政协经科委发言:

加强先进制造业大项目招引
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尤其是要把谋大招强先进制造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提升先进制造业大项目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为此建议:


一、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大项目招引。市委市政府加大考核力度,把先进制造业大项目的招引作为主攻方向。要聚焦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高端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有针对性招商引资。


二、千方百计破解工业用地供给不足的制约。一是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地把年度用地指标不少于40%用于工业项目。二是研究存量土地盘活机制,堵截工业用地炒作牟利行为。三是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评估机制。四是进一步提前做好大规模集中连片用地的征收储备。五是健全项目开竣工机制,探索建立竣工项目后评价机制。


三、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市政府抓紧组织编制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确立全市产业布局“一盘棋”思想。


四、完善市级先进制造业项目统筹招商机制。一是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报告和联动制度。二是建立统一的招商信息平台。三是制定统一的招商政策标准。四是抓紧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市域统筹、收益分配、考核激励机制。


五、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一方面,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强化招商工作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优化招商服务工作,完善重大项目推进的综合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