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斌:市政协常委、文教卫体委主任
努力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温州的健康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养老服务产业规模较小、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复合型高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
一是要走出去学习,拓宽视野,提高站位,把健康产业的打造作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二是要优化规划布局,明确目标,整合土地资源,为健康产业的发展留有空间。
三是要制定能够吸引眼球的招才引资政策,切实优化环境,为健康产业的打造提供人才和资金的保证。
四是要重视顶层设计,强化领导,厘清责任,严格考核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得健康产业的发展有工作上的保障。
陈亦殊:市政协委员、乐清市政协副主席
一要抢抓机遇,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控和政策引导,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科技水准高、竞争力强、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健康产业。
二要改革创新,促进医疗服务的多方位提升。深化“医联体”建设,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模式,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体”。
三要注重融合,加快信息化的多维度应用,健全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探索“云诊室”可视就诊服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服务新型模式。
四要强化保障,加强专业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把大健康产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引进和培育大健康产业研发团队和重点行业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
盛爱萍: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一要以浙南山水文化为基础,凝聚地域特色,为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提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二要以温州现代医学文化为基石,凝聚科技合力,为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提供全方位的科学保障。
三要汲取“永嘉医派”“利济医派”精华,凝聚中医特色,为“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注入传统文化色彩。
卢达: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副主席
着力构建居家养老信息网络
一要构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的学科建设,倾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要壮大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本地龙头医药企业,建立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吸引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温州,形成区域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三要大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智能化,加快居家养老信息网络建设,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四要推动健康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康复休闲、疗养保健、养老养生等服务项目建设,将大健康产业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刘良海:市政协委员、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学会会长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人民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于一体,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能够为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健康服务,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因此,建议我市在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新业态,培育发展新动力;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推进中药工业集群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郑晓群: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一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建议成立市级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完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的养老服务类型,给予不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要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为目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利用 “互联网+平台”解决居家养老的上门服务问题。
三要加快健康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与管理团队,提升健康养老的规范化、专业化、智慧化水平,通过示范点的建设推动全市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
管伟立:市政协委员、温州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要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努力为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要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服务相关保险产品,鼓励以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
三要培育支撑产业。加快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等产业发展,依托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优势,加快健康服务人才培养。
四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放管服”,简化对老年病、儿童、护理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审批手续。同时,加强健康服务业市场监管,健全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