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
字号
促进浙江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落地
民建市委会提案倡导殡葬改革创新做法

蔡文篪在2018浙江省清明新闻通气会上发言


今年1月16日,浙江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义园”在温州鹿城区的翠微山公园举行了揭碑仪式,这是浙江首个为选择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市民提供刻字留名,供后人缅怀的生态人文纪念园。新华社、中新网、新华每日电讯分别以《浙江温州建“义园”破解生态安葬推进“堵点”》《浙江鹿城打造生态回归纪念园推进殡葬改革》《绿色“回归”,温州老人的“百年”计划》为题进行报道。


揭碑仪式


这个首创的生态回归纪念园的落地,源于民建温州市委会的一件提案,离不开一位民建老会员的执着追求。


早在2002年,作为温州市政协信息员的蔡文篪,就针对温州全面实施火化之后,在殡葬产业化思潮冲击下,出现公墓建设成风、殡葬铺张奢侈盛行、青山白化回潮的时弊,写了一篇信息,并发表在《温州晚报》上。建议生态安葬,为温州的百姓建一座纪念园,让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温州老百姓“百年之后”有一个共同的归宿,有一个让后人共同追思与祭典的场所。


2006年温州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根据蔡文篪的建议,民建市委会提交了团体提案《关于我市殡葬改革的几点建议》,提出倡导骨灰撒大海或骨灰撒大地、建造纪念公园、推行一年一度清明公祭制度和先试点再全面推广等四点建议。提案办理单位认为,这个建议是非常理想的殡葬改革方向,但时机尚未成熟。


此后的十多年里,每年政府公开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蔡文篪都报送建议材料。每届新领导上任,他都会写信推荐自己的建议。就这样坚持并努力了十多年,先后准备了几十万字的材料。


直到2015年,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曙光。蔡文篪等多名民建会员联合志同道合的退休老人,在省市区民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成立温州市鹿城区生态回归促进会,倡议市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号召,共同做节地安葬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发起“留名不留墓,清明照样过”健康、环保的绿色安葬倡议。


2016年温州市“两会”,促进会通过民建温州市委会向政协温州市十届五次会议提交了第447号提案,提出关于建设生态安葬宣传教育基地的建议。要求为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者建一个纪念园,作为生态回归宣传、教育基地。园内不留骨灰,只为生态安葬者刻名留念,供亲属子女悼念追思,并推行一年一度清明公祭。以全新的形式和风尚,引导人们树立节地、文明、健康、向上的殡葬思想与观念,形成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殡葬礼仪与安葬方式。彻底根除一切封建迷信丧事活动,摒弃一切吞噬土地资源的安葬陋习。


同年,民政部等9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批生命文明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积极组织开展集中祭奠活动”。文件中这三点论述与提案建议不谋而合,说明时机终于成熟。


从信息到提案,题目虽略有变化,不变的是主题和方向,经验也告诉我们,十年磨一剑,一个好的建议,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提对时机很重要,坚持不懈更重要。民建的参政议政渠道,为促进会老人们与政府的沟通搭建起了桥梁,为建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提案得到主办单位市民政局、会办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大力支持。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下,同意在温州市中心的翠微山公园建造占地一千平方米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的开放式的鹿城区生态回归纪念园。省民政厅副厅长梁星心亲临揭牌仪式,用“义薄云天”的境界、“义无反顾”的勇气和“义不容辞”的担当,高度评价生态回归纪念园的落成,并将此园定名为“义园”。


省民政厅梁星心副厅长考察纪念园


鹿城区生态回归纪念园(义园)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政府支持、百姓参与和温州先行的节地安葬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体现了民建会员执着的参政议政情怀,显示了党派提案在推进政府决策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回归纪念园作为生态文明的一个里程碑和生命的象征,必将被后人永远崇尚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