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市区孩子们相比,农村儿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城市的孩子们在寒暑假中可以参加多种兴趣班或课程辅导班,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平台,而农村儿童所选择的余地则相对单一。”考虑到农村孩子来市区不方便等因素,身为少年宫活动教师的刘力丹决定把活动课程打包,走在了去往山区的路上,并且这样做已坚持了十五年。“当时想到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孩子们来不了,那我们就到孩子中间去。”这是刘力丹的回答,质朴而有力。
走一条路1998年,刘力丹进入温州少年宫,成为一名少年宫活动教师,从事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还记得1999年那会儿,正好赶上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减负’。学校放学一下子变早了,孩子们没地方去,于是少年宫成了学生课后聚集玩乐的场所。”刘力丹回忆,对她来说,那是忙碌而充实的日子。
“我的经历特别简单,就是一名普普通通少年宫活动教师。”刘力丹强调。然而在这个岗位的二十年里,刘力丹除了每年需要组织少年宫内的日常活动,参与市里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如少先队员代表大会、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还有“五四”、“六一”、建队节等主题教育活动等等以外,还经常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以确保自己跟得上时代要求”。
2003年,温州市关工委、温州市少工委和温州市少年宫在永嘉大若岩的埭头村建立了楠风营地。作为活动主要负责人的刘力丹,那段期间几乎要在埭头村“安营扎寨”。“那阵子埭头村成了我第二个家,”刘力丹说,“为了开展夏(冬)令营、春秋游,我带着孩子住遍了那个村子每一户的农家,也开始了我对本土营地教育的课题研究。”农村生活总有不如意之处,但刘力丹甚少提及这些,后来她潜心钻研的楠风营地课题,获得了全国少先队十五科研成果一等奖,她则开始想着怎么把这些成果带进少年宫。
而考虑到参加少年宫活动的孩子主要还是集中在市区,为了让山区孩子也能体验到各项活动的乐趣,温州市少年宫发起流动少年宫活动,刘力丹身为温州市少年宫活动部部长主动担起了下乡做活动的任务。为了将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送到家门口,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动手动脑,快乐地度过假期,每年,刘力丹都会和其他五名工作人员下乡二三十次,十五年来已经服务了十万余名学生。2007年省政府把流动少年宫列为十大实事,温州市少年宫也被评为全省优秀流动少年宫。
此外,在市民宗局、团市委支持下,刘力丹参与组织的少数民族学生夏令营也已经举办第八届了,广西山区儿童与温州小伙伴的结对夏令营也迈过了第七个年头......“近几年我重点打造的是童乐扬帆公益夏令营,想为山里娃的暑期活动做个大餐……”刘力丹相信,这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好活动正是这些青少年们成长阶段所需要的,无论距离多远都应该带去给他们。
一心扑在自己专业工作上的刘力丹,因为在校外教育活动上的积极作为,如今已是浙江省校外教育活动教研组副组长、温州第九届青联常委、温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常务理事,但成为政协委员,倒像是出乎了她的意外。“除了自己的专业工作,平时我对政府的中心工作了解的并不多,没想到第一次政协活动就是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会,要向市长提意见。”刘力丹坦言,为了及时提升自己的水平,刘力丹狠下了一顿功夫,“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一通‘恶补’”。不过得益于此,刘力丹的视野开始放得更远。
“校外教育是让我们到孩子中间去,政协工作也是相通的,那就是必须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刘力丹说,成为政协委员这一年,也是她实现角色转变的一年。“以前考虑工作往往只从孩子角度出发,让孩子喜欢或对孩子有益即可,担任政协委员后我思维方式上最大的转变就是考虑问题时会努力从更多的角度、更高的层面、从全局出发,考虑方方面面。”
作为省校外教育活动教研组成员,刘力丹发现与全省的校外教育水平相比,我市的校外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突出,于是刘力丹第一个提案就提出了《关于加紧补齐我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专门场所建设与发展短板的建议》。这个提案后来得到了市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等单位的重视,分别在校外教育的场馆发展、保障体系、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面商给出了详细答复。而后在2017年的两会上,刘力丹又提议多创办一些家门口的校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山区儿童的场所活动问题。“由于山区的设备不是很好,导致儿童周末没场所活动,所以我在两会提议多创办一些家门口的校外活动场所,让山区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周末有地方玩,玩得开心。”刘力丹说,以往这些问题是她身为老师却无法为学生做的,如今感觉自己也能出一把力。
此外,做为少数民族界别的政协委员,刘力丹也把目光聚焦到了少数民族工作上。我市作为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总数的30%,主要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虽然在少年宫开展活动时,刘力丹要经常下农村,进山区,但她在行政工作上经验缺乏,对基层乡镇工作又是知之甚少,如何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设意见,写出有质量的调研报告成了她的一大挑战。
为此,刘力丹在去年随市政协调研组奔赴我市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实地察看了凤阳乡杜鹃花海和云上畲乡、岱岭乡富源柑橘品园、青街乡王神洞村特色民宿、水头镇新联村绿色经济园、民族上市企业天韵茶叶公司、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等民族特色项目,了解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分析材料,向同行的调研组领导、专家委员请教,顺利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执笔任务,由此提交的《关于我市民族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随即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的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