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献发展良策 谋创新之举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先后有21名政协委员立足调研实际,围绕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大会发言。


委员们的高“言”值发言不仅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金点子”,更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启发。以下为他们精彩发言内容的摘要。



沈贤委员发言
打造全国老年健康示范城市


一、加大资源投入,夯实老年健康支撑“新体系”。推进中心城区老年医院建设,健全老年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形成“市区镇街三级、医养护结合”的老年健康多元合作体系。健全完善医养结合政策、老年人护理保障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
二、加强学科协作,探索老年医学研究“新模式”。重点推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加大老年医学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加快阿尔兹海默病专病中心等特色专科建设。
三、加快数字赋能,保障老年患者健康“全周期”。提升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水平,探索有偿陪诊和公益陪诊相结合模式,推进实施“虚拟老年医院”项目,加快老年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尽快争取将认知筛查、骨质筛查、糖尿病眼底筛查、白内障筛查等工作纳入我市民生实事项目。



赵珊珊委员发言
绘就“一带一路”海丝名城画卷


一、打造温州文化“中轴线”,整体铺开“千年海丝名城”画卷。打造独具瓯越韵味的温州文化“中轴线”。以“古城、古港、古屿、古戏”为主题,高水平建设千年斗城。加强跟踪海丝考古的重要节点,打造宋元实景RPG沉浸式互动街区,开发温州精品旅游线路。
二、溯源温州文化脉络,创新打造“畅音阁”超级文化IP。提升包装温州“戏曲故里”主体名片,打造出在全国有辨识度的超级文化IP,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戏剧主题艺术空间。推出形式各异的“戏曲+”表演形式,形成“来温州看‘戏舞’”的新风尚。
三、发挥“世界温州人”优势,让戏曲、百工、瓷器全面文化出海。申报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用好海丝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等国际活动平台,将非遗美学交流活动延伸到全球。全面实施“廊桥出海”行动。



陈勇委员发言

集侨海资源抢抓外贸发展新机遇


一、进一步畅通外贸物流,把中欧班列(温州)打造成区域国际干线。当前,要想把温州地区以及温州以外的货源进一步留在温州,申报中欧班列(温州)干线始发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干线班列申报和建设,正是我们夯实天然优势,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举措和标志。
二、发挥平台功能抢占蓝海市场,着力打造浙南电商之都。全力推动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发展,加速构建温州海外仓建设新格局。引导培育目前运营良好的跨境电商平台。大力发展我市跨境电商行业。借助中欧班列(温州)平台积极探索发展中欧班列(温州)+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温州)+市场采购等贸易新模式。
三、充分利用我市华侨资源优势,优化创新以商招商举措。引导海外温商侨贸回归并深度参与我市外贸发展。通过出口准新车、二手车,来带动汽车零部件出口,助推我市汽车配套产业发展。



胡海虹委员发言
全力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构建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并提升街道心理服务工作站水平,构建多层次心理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心理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支持。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落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导师团制度”。
二、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组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社区心理辅导站,加强家庭社区、学校社区服务的转介。教育部门要牵头建立风险筛查机制。街道心理服务工作站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宣传与辅导,建立街道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
三、优化教学升学评价体系。教育部门要增加纵向比较权重来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学校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执行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祝彬委员发言
激发产业创新活力赋能“强城行动”


一、激发企业创新侧源动力,提升主体创新度。激活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不断巩固全产业链核心优势。以“一港五谷”引领创新发展,搭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发布平台。引导链主型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供应链和场景应用。加速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二、打造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科技应用性。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建设中试熟化基地。成立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生态园区并同步招商。大力推进科研应用场景搭建。
三、优化创投基金的运作机制,增强基金集群力。构建企业全生周期的政策支持,激发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创新。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纯金融”思维,强化金融服务产业、助推科技创新的投资意识。探索大学基金会对我市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试点投资。



卢琼委员发言
服务留学人员涵养人才“蓄水池”


一、培养出国前深厚的乡土感情和回归后丰富的资源网络。组织力量专题整理温州百年留学史。为出国行前学子、海外在读学子和华裔子女组织乡土教育、现代科技等夏令营,提供社区服务和温州考察的机会。为“海燕归巢”提供更好的气候环境。表彰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流程的用人单位。
二、提供有效的贯穿出国前后的留学人才培养计划。聚焦“关键少数”提前介入,发起留学人才培养计划。在就业方面,鼓励温州企业从总部争取优质岗位在温州开展招聘。在科创方面,设立留学人才的科研专项扶持基金。
三、建立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人才专员交流服务机制。将人才政策解读和交流的窗口前置,建立海外人才专员交流服务机制。由“人才专员”提供精准政策解读和日常交流服务。将留学人才家属纳入“人才专员”机制工作。



谢聪颖委员发言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健康产业发展


一、发挥高能级平台集群效应,构建我市健康产业创新“集团军”。围绕我市“一核三带九板块”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推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高标准打造“医疗、康养、教研、智造”一体的健康产业生态链。
二、依托在温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一批共性技术服务型机构。召集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有产品开发基础的企业,共建健康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必需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验证性生产线和平台。
三、创新机制体制和试点改革,推动形成可持续资金支持路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等改革试点工作对我市健康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拉动作用,加速“面向人民健康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张天长委员发言
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


一、聚焦一个中心,加快建设近洋国际航运中心。推进温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加大温州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与船舶公司战略合作,持续加密优势航线,做精做优精品近洋航线。同步推进乐清湾港区口岸正式开放。
二、突出一个枢纽,奋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优先发展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培育一批本土国际航空货代、报关行等服务企业。争取设立异地航空货站。全力提升航空区域服务功能。
三、做强一个平台,提升温州综保区发展水平。争取综保区二期加快封关验收。联动温州湾新区、海经区、乐清经开区等产业平台,形成“区区联动”发展。谋划和申报建设乐清、龙港保税物流中心。
四、畅通一张网络,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建设甬莞高速洞头支线、合温高速。加快推进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项目。继续申报建设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吴文灿委员发言
助力温州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一、强化思路创新,聚焦关键细分领域优势与温商优势,超常规协同发展。聚焦眼视光、创新药产业等细分领域的“少数个例”,加大对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慈善基金、信托基金、社会捐赠等投向研发领域。
二、依托高能级科创平台,建立概念验证机制,夯实科创成果本土化根基。充分利用与引进高水平运营主体、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联合组建公共性、开放性、市场化运作的概念验证中心。建立以风险投资人、项目经理为主导的概念验证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三、资源整合,加快突破在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瓶颈与制约,大手笔筑峰填谷。积极探索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攻关”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组成创新共同体“揭榜挂帅”并形成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支持科研团队依托概念验证项目孵化科技创业企业。



郑坚委员发言
加快建设温州农业科技城


一、打造具有创新集聚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大对农科城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在农科城中打造现代种业科创园、现代农业展示园、农业博览园和涉农工业生产基地。支持创建国家种子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海洋生物科研中心等国家级农业科创平台。
二、打造具有协同性的产城科教融合型农科城核心区。支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在藤桥征地,投资建设一座“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现代化的新校区。
三、打造具有增值赋能特质的成长支持型人才汇集地。围绕产业、平台、政策、服务“四驾马车”,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设立专项科投基金,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基础条件建设。



林宇委员发言
做好“加减乘除” 以文化赋能“强城行动”


一、做好“产业”的加法,燃动城市活力。强化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在中心城区试点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强化文艺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引育发展一批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
二、做好“影视”的减法,庚续“四千精神”。着力聚焦“温州家人”的红利,重磅打造“温州女人”系列文艺作品。整合永嘉学派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以及温州学、民办博物馆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四千精神”体验馆。
三、做好“温州人”的乘法,打造国际传播中心。将推进国际传播纳入我市发展规划,构建新型国际传播格局。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设立温州国际文化周。
四、做好“低效供给”的除法,提升服务品质。清除、改造一批冗余项目,开展菜单式、定制式服务。创设一批江南小剧场,开辟戏曲演艺、市集雅集、书会等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郑玮委员发言
传承永嘉医派 促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一、整合研究机构,明确方向,分解目标。科学规划永嘉医派传承创新研究方向,区别化开展研究机构“精、准、专”建设。做大做强永嘉医派关联的中医、中药、方剂等产业,做优中医药“千方百剂”工程。
二、加大医派传承,设点传习,加强应用。对医派本土相关人力资源分类造册。实施永嘉医派“15120”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传承创新人才。在中医药专长技能相对成熟的鹿城、瑞安等地,开设永嘉医派相关学术传习名师馆(工作室)。
三、协调全域管理,破解条框,优质孵化。适时设立我市中医药发展指导协调机构。整合我市优质中药种子种苗培育优选等产业平台,加大统筹力度,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我市全域中医药产业优质发展。



章才岔委员发言
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


一、聚焦规划引领,优化农村公路布局。以山区五县为重点,提升乡镇、景区、行政村、自然村通畅水平。谋好中长期、短期双重规划,保障产业生产集散地能够顺畅通往县、乡政府所在地、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
二、聚焦要素支撑,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强化土地、资金要素支撑,在工可阶段,将公路线位、规模、沿线结构物和涉及的永农、耕地、保护区、公益林范围等精准定位,提前明确建设用地指标。
三、聚焦管养并重,提升公路安全水平。建立“发现—反馈—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逐步提升桥隧、边坡的安全水平。鼓励相关地区投保农村公路灾毁保险。
四、聚焦连片提升,打造美丽示范品牌。对交通发展需求做出研判。从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设施系统、运输服务体系、智慧交旅系统等方面入手制定发展方案。



陈瑞赞委员发言
打造中国山水诗发祥地地标


一、聚焦山水主题,加强景观塑造。利用西园空间做好谢灵运“诗山”“诗路”等景观设计。将江心屿纳入“瓯江夜游”线路,适当增设夜游景观和夜游项目。将世界古航标—江心双塔与隔江相望的朔门古港遗址连为一体,形成港城文化展示区。
二、加强文化挖掘,讲好“江心故事”。整理出版《江心志》《江心屿诗词全集》等书籍。以千年古刹江心寺为依托,高扬“永嘉禅”的法脉宗风。围绕名人文化主题,设立“江心屿历代名人馆”。围绕宋韵文化主题,加大“宋园”开放力度。
三、筑高传播平台,提升运营管理。在馆外塑立谢灵运雕像及中国山水诗人群体塑像,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将“中国山水文学馆”打造成高水平的研学基地、交流平台和传播中心。



钟俊岭委员发言
推动设计之都创建 打造温州时尚特区


一、进一步夯实宗教中国化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大宗教一样,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进一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创建,学术界与宗教界要进行深入研究,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在宗教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更加丰富的宗教中国化思想理论,并进一步转化为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二、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教义教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特别是要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宗教教职人员中华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宗教经典和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阐释。加大对教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培养出市级“双通人才”(精通经典教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具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推进宗教仪式、建筑、艺术的中国化。有关部门要在宗教建筑领域出台标准,如宗教场所的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宗教建筑的设计建议等。同时,推进宗教仪式、宗教艺术的中国化,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力度。



项奕豪委员发言
做强“链”上文章 激发新能源产业新动能

一、强化市场“磁吸力”,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源头短板。持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服务,吸引八方来客,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及时收集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微调,打出政策“组合拳”,为企业“松绑”“解绊”。
二、打造产业“新引擎”,强化产业创新探索转型路径。鼓励高等院校开展“产教学研用”一体化,强化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梳理新能源项目的开发、运营和管理模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激活人才“内动力”,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实施更加开放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支持本地人才成长,为高端人才提供科研项目资助、科研成果转化等支持,在职工技术技能等级评定中给予中小型民营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决策权。



潘林昶委员发言

综合治理珊溪水源地 保障安全健康用水


一、以“规”促管,构建高质量统筹体系。制定珊溪水利枢纽高质量水源地发展规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准入清单和产业规模,成立水源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统一文泰瑞三地在农(林)自用船舶管理、畜禽养殖处置等领域的执行标准。
二、以“数”聚智,构建高效能联动体系。迭代升级库区智慧管理平台,全面纳管涉水涉库违法行为。强化区域数字联动模式,完善实时感知监测系统,形成“水陆空”立体化智能安防体系。
三、以“合”发力,构建高水平治理体系。探索建设“生态行刑共治中心”,在水源地重点部位铺设具有基础执法功能、联合执法指引、智慧联通平台的“三有”联勤执法阵地。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打好保护水生态、提质水文旅、开发水能源、发展水养殖组合拳。



南君侠委员发言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新场景


一、发挥平台创新引领作用,建成多层次基金体系。逐步建成“天使基金/天使投资人+科创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全周期基金跟投支持体系。支持产业龙头企业设立CVC基金。强化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基金联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探索建立基金招商飞地机制。
二、整合平台资源,促成营商环境优化再提升。迭代整合温州“创投云”平台。设立平台专项基金支持其开展产业创新赋能项目。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积极探索“一家国企对接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园区配套一支基金”模式。
三、发挥平台对接落地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发挥创投协会作用,为企业提供对标支持和结对帮助。集成市县两级产业基金,实现全链条实时监测。归集底层数据,用于政府引导基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绩效考核。



王旭梅委员发言

构建多元化普惠托育体系


一、全方位、高品质建立示范性普惠托育服务。全面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向全社会提供从业人员培训、机构管理咨询、岗前职后培训、育儿传播等指导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二、渐进式、针对性建设高素质普惠托育队伍。完善托育服务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制度,科学实施分层分类培训计划,支持优质托育机构与高校协同建立培训基地,鼓励学区内“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立学习共同体。
三、多层次、多渠道打造社会性普惠托育机构。政府建设公办托育机构,满足单亲、多子女及贫困家庭、新居民的托育服务需求,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相应的公办托育机构数量,率先让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享受优惠托育服务。
四、全社会、多领域推行灵活性普惠托育模式。支持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开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小型托育连锁服务。



周夏静委员发言

做强做大生命健康产业

一、推进企业培育,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发挥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创新共同体等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实施“平台生态战略”,精准培育生命健康领域小微企业,形成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体系。
二、健全产业生态,完善专业服务体系。积极布局建设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平台,开展小试研究、中试验证和第三方检测检验服务。探索本地企业定期联系医疗机构沟通机制,鼓励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模式推动本地企业推广优质产品。
三、推动产业孵化,加强要素保障。打造优化“链主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科研机构支撑”的孵化模式,为入孵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小试、中试等孵化服务。构建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等紧缺型、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投融资体系。



张章委员发言

创新提升消费帮扶 助力后发地区共富


一、整合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对口合作、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汇集打造市级消费帮扶综合平台。加大电商直播带货、特色产品购物平台建设力度,探索推进消费帮扶餐厅、特色产品体验馆等载体建设。
二、创新消费帮扶公益品牌。创新打造公益品牌,牵引消费帮扶产地产业发展和销地营销渠道建设。创新公益品牌IP形象,引导大型商超、农贸农批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消费帮扶。
三、创新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创建消费帮扶工作联盟,促进本土服务平台、销售企业和帮扶地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的联合合作。强化“西牛东送”“青藏优品”“十城百店”等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帮扶地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进行联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