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要
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18位委员先后在大会上发言,聚焦数字经济、职业教育、营商环境、特色小镇、移风易俗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代表各自界别发表真知灼见。


王振宇
温州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院长、市知联会理事
界别:科技


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产业升级

当前,温州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软件产业是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对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核心驱动作用。温州应把握历史大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新一代信息高速网络建设,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内网、外网建设;支持大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等向中小企业开放,从而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相互借力、共生共荣的良性产业生态;加快发展温州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二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率先建设全国领先的“温州教育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建立市、区、校联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健全基础数据库(学生、老师、学校)和教育资源库,促进教育精细化管理;建设全市教育政策、人事及教研的科学决策支持平台、区域教学质量评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体系,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咨询机制。三是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



安晋
市教育局副局长、调研员
界别: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

新形势下,随着温州国际时尚智城建设和企业机器换人步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比如校企合作缺乏政策保障、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缺乏待遇保障、职教资源配置不足等。为此建议:
一是研究出台我市《校企合作条例》。要利用温州地方立法权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在现行相对封闭的校企合作体制上打开“窗口”,构建利益主体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环境。二是加大职业学校企业兼职教师扶持力度。要创新财政拨款制度,加强对职业学校外聘企业兼职教师的待遇保障。首先根据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合理确定教师编制数;其次学校专任教师数控制在70—80%,留出20—30%的岗位聘用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然后财政按编制总数拨付工资经费。三是加快推进重点职业学校迁扩建。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快完成重点职业学校迁扩建任务。建议市政府联合人大、政协加强督查,加快完成8所职业学校迁扩建,促进各县(市、区)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



张建华
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界别:共青团


让“帮企业就是帮自己”成为公职人员共识

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一个城市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的实施方案》。为更好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次”和“放管服”改革,推动项目审批提速提效。建议市政府积极推行模拟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制度,进一步简化施工许可办理手续,把事前审批改为告知承诺和核发后的事后监管,彻底改变我市目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状。二是进一步加强一线基层站所监管,全力维护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的清净清朗。建议市纪委要加大线索收集和取证查处力度,对利用职权在企业搭股经商、强制或暗示企业购买指定产品或服务的案件,要从快从严处理;各地各部门要把业务骨干、精兵强将选派到基层一线;大力开展执法队伍建设活动,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建立企业家关爱容错机制。三是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加强中介代理机构市场竞争和外部监管。四是进一步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力度,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五是进一步加快地方立法工作,在公职人员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教育活动,让“帮企业就是帮自己”成为所有公职人员的共识。



杨晓燕
民进温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
界别:民进


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建设

森林特色小镇,是生态休闲产业带上最具社区功能的集产业、生活、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平台,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福祉需求,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市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存在“定位不清,规划不明”“附加值低,带动力弱”“合作不深,农技不强”“营销滞后,产业不彰”等不足。为此建议: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走高标准特色发展之路。坚持规划先行,对标先进,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整体建设,以“全生活”链条的连接,唤醒乡愁,吸引人长住。二是注重科技引领,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切实加强农技支撑力度;高度重视基层农林技术队伍的建设。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并统一打造区域性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品牌宣传力度。四是注重网络营销,构筑“互联网+”格局。注重数据库的建设、分析和利用,加强过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引导企业建立互联网营销平台。凭借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对信息、交易、定价的全面把控,形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应更加重视利用好政府在建或已建的综合平台,比如:“温州旅游”,作为集聚温州旅游所有卖点的综合平台,及时纳入多元主体开发的各类生态休闲产品,以温州之名推广温州品牌。



李洪明
温州华奇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界别:工商联


健全行业商协会发展机制

健全行业商协会发展机制,对于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改善我市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我市创建“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市商协会发展中仍存在商协会在推动政府制定政策中发言权少、在引导行业自律中约束力弱、个别商协会在吸收企业入会中规范性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以“亲清关系”构建为导向,鼓励商协会参政议政。政府部门在制订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以及评估政策落实绩效等方面,要邀请行业商协会参与,力争形成制度。同时,要尽量多点让一些行业商协会负责人列席市“两会”。二是以“负面清单”执法为重点,支持商协会行业自律。要支持行业协会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唱主角,强化准入门槛、规范价格标准,改善行业秩序;各执法部门对行业实行“负面清单式”执法。三是以“清廉温州”建设为契机,促进商协会规范发展。要大力推进清廉企业创建计划,建立行业商协会违规收费行为黑名单。同时,民政部门要严把商协会登记入口关。四是以财税政策支持为引领,强化商协会自身建设。五是以容错机制为保障,保护企业家健康成长。要健全保护企业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还有对企业家的容错机制要真正落地。



屠霁霞
温州大学团委书记
界别:共青团


推进温州各地移风易俗工作

自温州被确定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以来,我市结合实际,强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民生、文化礼堂教化、乡风评议推动、“五美乡村”创建六大行动,疏堵结合,破立并举,革除了陈规陋习,树立了新风正气。但不良现象要根治仍比较困难。为此建议:
一是传统风俗习惯要结合现代人文科学,率先打造公民礼仪温州样本。要抓住全国试点工作的契机,组织民俗专家学者挖掘、研究、整理文明礼仪范式,将优秀的传统风俗习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人文科学结合起来,把规范性文件、村规民约和各地先进经验融入范式,在全国率先打造推广公民礼仪样本。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融合先进科技,让移风易俗载体科学、合理、时尚。要把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的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各类殡葬服务设施实现一体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便民”和公益性上。三是开展群众工作要抓住关键少数,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取得新成效。首先抓住重点人群。做好“榜样带头”和“群众自觉”两个关键要害。另外,将主动权交到群众手上,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民间监察作用;其次抓住难点重点。要在青年当中掀起“婚礼新风尚”的氛围,参与签订文明婚礼倡议书,倡导追求个性化、简洁化的新型婚礼模式;再是政府要主动引导,抓典型、树新风。



陈慕林
民革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界别:民革


完善垃圾分类规范化处理

我市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出台了《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垃圾分类文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势头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多方面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体制,明确责任。改革我市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垃圾处理管委会及办公室,明确职能部门、县(市、区)相关责任划分,增加考核分值,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的大格局。二是强制分类,示范带动。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我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的生活垃圾投放强制分类工作全覆盖,逐步实现“不分类、不收运”,从分类源头上抓好垃圾分类责任的落实。以村居、社区为单位,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三是创新模式,市场运作。以保洁市场化运营为模板,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形式,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运营,鼓励专业化团队向社区延伸。创新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鼓励小区、社区及责任单位借助线上APP和线下回收柜,推动垃圾处理智能化。四是宣传引导,综合减量。



薄士坤
北京德恒温州律师事合伙人
界别:少数民族


加大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力度

2011年以来,温州局部金融风波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先行先试,率先开展金融风险处置化解工作,实现了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四年双降,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温州“两链”风险化解工作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但当前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形势还不容乐观。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测机制,构筑金融风险“防火墙”;建立金融行政调解与诉讼、仲裁的有效衔接,实现多元化的诉调对接;推动资产管理公司探索建立适应我市特点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二是鼓励银行优化服务。银行应加强信贷精细化管理,合理设定担保链企业的责任承担;下放审批权限,赋予基层银行在风险处置上一定的自主裁量权和决策权;加快资产证券化、债转股、以物抵债等市场化进程,有效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改进银行系统内的考核办法,提高中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三是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四是优化法律配套建设。完善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和法院的联系机制,积极推进金融纠纷和破产案件的审理,有效破解企业担保链风险处置的难题;建立破产重整企业的信用修复渠道,完善破产企业资产处置税务制度;完善预重整制度,促进企业“两链”风险化解。



王长明
温州市民间智库促进会副会长
界别:无党派


加强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夯实温州创新发展的文化根基
近年来,温州以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突破口,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诸多原因,对温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温州在中华文明史上的贡献与影响,研究不深、宣传不够、保护欠佳、传承堪忧等问题仍相当突出。为此建议:
一是抢救性地保护名人故居,用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选择一批影响大、保存相对完整的名人故居及历史建筑尽快予以抢救性修缮,并对外展示开放。二是抓好工业遗产保护,充分展示温州悠久厚重的工商业文化。建议以富华织布厂、东屿发电厂旧址分别作为温州近代民族工业和新中国成立后国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点。可再选取比较典型的民营企业旧厂区,建成以温州模式为主题的工业遗产博物馆,从而全面呈现温州工业发展的变迁,展示温州改革发展的成就,最终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三是深入推进“温州学”研究,促进温州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健全组织机构,加大经费投入,确立研究框架,既有效整合本土研究资源,又充分利用大院名校和温州籍在外学人的资源与影响,提升“温州学”在国内外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抓紧完成《温州通史》编纂工程;加快对散布于海内外温州相关文献的整理抢救与数字资源共享步伐。在此基础上,厘清温州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温州精神的传承演变,掌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未来走向,为温州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陈源源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界别:民盟


发展高端制造业,助推经济新动能

温州是“制造之都”,拥有43个国家级特色工业基地的称号。2017年9月至今,市人民政府相继发布了《温州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培育引进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壮大温州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推进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步伐。但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倡导企业文化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以文化创新为支点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行动,以文化留人,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要充分发挥高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大学科技园等在重大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离岸研发中心;要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关键制造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企业研究院,推进各类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三是加大知识产权政策宣传和保护力度。制定出台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技术引进等活动提供保障;要严厉打击侵害制造业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确保制造业企业实现“知识溢价”。四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善人才软环境。将相关人才政策融入到人才招生和培养方案中,完善企业技能型员工的培训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易淼清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界别:民建


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培育“温州制造”区域品牌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达成国际共识,在此背景下我市培育“温州制造”区域品牌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 也是对回答新时代赋予温州新发展的全新实践。为此建议:
一是做好“两者”对接 。基于我市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需求的紧密性,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做好内外对接。二是融合两种资源。融合“海外侨团+国内商协会”两种资源,打造“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积极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分散的侨团形成联合组织,借助侨团平台为“温州制造”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供便利;借助现有世界温州人家园平台,在世界温州人大会的基础上完善“一带一路”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机制,推动本地行业协会与海外温商以及相关主体的对接,谋划成立 “一带一路”温州制造发展促进联盟,为“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培育提供有效的载体。三是强化两个基础。构建“制造+营销”两轮驱动体系,夯实“温州制造”区域品牌的根基。一方面,要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另一方面要提升“温州制造”海外营销推广力度。四是链接两个园区 。探索“国内产业园区+海外经贸合作区”的两园合作模式,强化“温州制造”海内外产业链协同。



葛利云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
界别:农工党


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包括温州在内的全省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问诊把脉,推动了温州环保建设再上新台阶。但督察组指出,浙江省包括温州市仍存在对海洋开发利用统筹不够、入海排污现象突出,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恶化,要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治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更好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在此建议:
一是加快优化海洋环境保护职能,完善统筹管理机制。厘清我市环保、海洋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能,完善护海、用海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二是建立海陆统筹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排放。建立海陆统筹的监管制度,陆地方面应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集中处理;海洋方面应完善港口码头等船舶集中停泊区域含油污水、垃圾接收转运处理设施;控制海洋养殖总量和密度,并提倡海洋离岸养殖。加快推进乐清湾污染严重的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加大洞头列岛等重点生态岛礁建设、海岸线整治修复等。三是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重大用海项目联审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大市级对围填海的科学规划和统筹;明确用海保障优先次序,通畅围垦建设与用海项目管理各环节,实现规划布局、项目引入、技术论证、用海保障、建设推进、监管执法等全过程统筹协调;严格落实海洋生态补偿制度。




王孔群
温州润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界别:农业


推进温州乡村产业兴旺

市委市政府就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进行专门部署,并作为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现就实施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兴旺提五点建议。
一是转变乡村产业发展的理念。开展乡村产业带头人评选活动,营造氛围,奖励先进。通过设立创业基金、贷款贴息、专项补贴等扶持项目,帮助他们把乡村产业做优做强。二是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平台建设。地方政府要集聚各类要素,打造一批“高、强、特”的农业融合发展项目,实现“县县有平台、乡乡有产业”。三是精心培育农业品牌。启动农产品品质品牌提升工程,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大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致力品牌的培育。四是加大与农业新业态发展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提升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水平,构建公益性农产品交易流通渠道。五是下决心激活乡村产业用地政策。以中央部署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想办法,出实招,搞试点,为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走出一条好路子;真正兑现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用地;对农村农业新兴产业项目所需的生产设施、融合发展用地,在按照农用地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方式,勇于探索,为确保乡村产业项目落地多做加法。




陈娅莉
温州市社会福利养老院副院长
界别:社福社保


加快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我市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市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在“医+养”和“养+医”等两大类型中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医养结合”的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创新,健全“医养结合”衔接协调机制。制定“医养结合”养老发展规划,将卫生事业、医疗机构设置和养老规划进行多规合一;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相关促进发展政策。二是抢抓机遇,构建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域谋划“医养结合”空间布局,构建市、县(市、区)、镇(街道)、社区四级“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一要政府投资建立大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形成引导示范效应。二要放开手脚允许多种形式兴办“医养结合”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医院转型为优质的“医养结合”体;把条件比较成熟的镇乡卫生院与敬老院进行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为新型的“医养结合”体。三是多措并举,破解医养结合瓶颈难题。将老年人健康体检部分纳入基本医疗范畴,从根本上减少医疗投入和盲目过度地就医等问题。二要设立强制性长期照护保险,建立完善老年护理筹资、评估、支付、服务和监管体系,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需求。三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多样化的补充保险产品,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



吴安定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院副院长
界别:九三学社


提高设计水平 实现城市“大建大美”

在我市系统谋划“大建大美”规划的背景下,着重考虑如何提高建设的总体设计水平是谋划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市总体设计水平比较大城市明显偏低,主要有城市部分规划与建筑存在规划混乱、建筑色彩杂乱,建筑造型不够优美,千篇一律等,已成为整体实施“大建大美”的瓶颈。为此建议:
一是制定严格的评审制度。要组建“大建大美”专家评审委员会,分项目分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评审;建立设计作品综合评审制度,对违法现象在审批阶段进行有效遏制;净化设计招标市场,对串标、围标现象以及违规专家进行严厉查处。二是培育优秀的本土设计团队。出台培育温州本土骨干设计企业和优秀设计师的一系列政策,并将工程设计人才纳入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优秀的温州人在外创业设计团队与本土团队合作为城市建设服务;要引导设计团队以作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可度。三是保障设计费用和时间的投入。要在“大建大美”实施过程中,按照国家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给出设计费在总投资中的比例,遵循不低于20%折扣标准,减少人为的折扣系数,取消最低价中标,并在重大项目中增加设计费用的投入;在对设计作品进行反复斟酌的基础上,严格依照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建筑设计周期定额》(2016版)等相关规定,确保设计时间,避免人为随意制定设计周期,从而提高工程设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项目品质。



胡未央
市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综合部副主任
界别:新闻


用个性化定制推动时尚智城建设

我市是中国第一个“服装时尚定制示范基地”,并制订中国首个个性化定制的行业标准。据商会估算,当前中国80%高端职业服为“温州制造”。但是,在用个性化定制推动我市时尚智城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积极引导,业态集聚。积极引导企业认清“两化”融合和个性化定制,为企业后续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和前景;出台相关工作举措,推进指导,让中小微企业在转型中不偏离、少走弯路;积极引导成功转型企业如何带动中小微企业开拓思路,找准定位,积极转型。二是机制激励,育人为先。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激励,对原有行业内老企业的改造升级给予符合实际情况的支持,并降低企业“机器换人”补助的门槛;积极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支持企业个性化定制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支持企业与国际顶级品牌在定制技术、工艺、平台运作等方面的合作;要实施时尚产业人才建设工程。三是全面规划,部署落实。在“大建大美”的规划中,要把个性化定制时尚业态的集聚理念纳入其中,合理规划,建设能代表和彰显温州时尚新亮点的区块、园区或街区;时尚产业园要建新,做到专园专用;各种私人定制的街区,能汇聚各个高级定制工作室、门店,不定期举办时尚秀和时尚沙龙。



郑昆
温州体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界别:体育


加快推进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

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健康温州”,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使城市成为运动休闲健身旅游胜地是我市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目前,体育产业与旅游、卫生、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需求越来越高。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更加明确创建运动健康城市的空间布局,明确创建运动健康城市保障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培养专业人才,建立面向组织和个人的奖惩机制。二是打造品牌赛事,满足群众体育多样化需求。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联赛和大型活动,实现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线上线下互动,让群众有满足感并探索建立运动项目的业余等级体系和排名记录,让市民通过比赛对自身的运动水平有认知、有认证、有乐趣、有成就感。通过引入国际品牌赛事,将温州城市坐标、历史、文化、古迹、特色风景传递出去,让世界知道温州,了解温州。三是建构“15分钟健身圈”,方便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进一步落实体育设施进公园和新建住宅区,串点成线;在两线三片建设中更多融入体育元素,努力建构“15分钟健身圈”,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真正实现“体育让生活更美好”。四是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使健身更加科学化。根据百姓健身的类别和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市民提供健康指导和科学的健身方式指导。五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使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蔡晓秋
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市东南剧院总经理
界别:文艺


加大对现实文艺题材创作扶持力度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年恰逢建国70周年,到2020年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2021年更是建党100周年。连续四年,每一年都是一个重大的纪念日,而每一个纪念日都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可以说,这四年正是我们做好现实题材文艺创作,为新时代讴歌的黄金期。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对现实文艺题材创作的重视和关注。首先要做好创作规划。重点抓好戏剧、影视、文学、歌舞、曲艺、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的现实题材创作规划,力争每年有一批文艺精品涌现;要根据重大纪念日选好题材,选准项目。今年要做好反映温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作品的创作;要强化和完善艺术生产领导机制。二是为文艺题材创作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创作团队和创作人才,有的放矢为创作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为艺术创作提供展示平台,同时要为优秀作品走出温州创造条件;相关部门要为艺术创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加强服务。三是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投入。经费上,针对重要的项目,有重点地予以经费倾斜;采购上,在政府采购管理方面,能更好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对编剧、导演、舞美制作等方面的采购更加科学合理;宣传上,各新闻媒体能更加积极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宣传,不断扩大新时期温州文艺创作新成果、新气象、新作为的影响力和传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