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加强顶层设计 深化基层探索
“未来社区”建设重点提案督办会政协委员发言摘要

微信图片_20211102094314.jpg


王黎然(市政协副秘书长(兼)、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坚持利民导向 规范未来社区建设


未来社区的高标准推进是关键,为此建议:


一、规范管理,保障“房住不炒”。在教育资源规划方面,做到划片综合管控,多片划区,平衡教育资源,对虚假宣传要严厉打击。要细化完善出让前的各项指标条件研究,从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设定严格的实质要求,引导开发商规范设计、建设。加强后续建设过程监管,实行住建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动态监管,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二、精准界定,明确未来社区导向。做深做细调查研究,加强前期规划,根据地块周边公共配套短板和市场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确定市级未来社区拟建地块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和规模,实现未来社区以人为本的初衷,综合考虑现行行业规范和市场接受度,对规划方案按实际落地市场预期开展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明确前期规划方案的刚性和弹性限度,既坚持原则又预留一定的调整余地。出台市级未来社区建设实施细则,指导全市未来社区建设工作。


三、完善机制,形成全域推进合力。一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加大工作专班统筹力度,排定时间表、下达任务书、落实责任人;二是建立客观的未来社区创建评价体系,激发未来社区创优动力。三是塑造政府、社区、建设方、居民等多方参与的格局。普及未来社区理念,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形态,营造各类人才“共创”氛围,形成多种业态“共融”格局,成为“面向新时代的安居乐业工程”的新样板。


微信图片_20211102094318.jpg


张纯芳(市政协委员、龙湾区政协主席):

着眼全域未来 共享未来社区建设红利


建设“未来社区”是全力开启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需要。为此建议:


一、理念先行,全视野对接“未来东风”。要主动融入“全域未来”。建议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域未来”,科学谋划各方面的布局安排,为“未来城区”建设,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留足发展潜力。要注重传承“温州气质”,把未来社区创建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温州的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形成社区特色文化,构筑新型邻里关系。


二、强化保障,全方位给足“建设马力”。要积极探索资金筹措机制。加强未来社区产业联盟建设,建议组建国有建设运营平台,有效探索开展市场化运作;要灵活推出政策扶持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与老旧小区改造等存量提质改造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议在土地供给、规划控制、建筑标准、品位提升等方面加强政策突破,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


三、民生为本,全社会协同“未来创造”。要探索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挂帅、多部门协同作战、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培育共治共享社会精神,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形成广泛认同宣传态势,把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更加具象化地体现到对群众的宣传上来,提升群众对未来社区的期待、参与和支持。


微信图片_20211102094304.jpg


屠霁霞(市政协委员、市国资委专职副书记、鹿城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专班召集人):

坚持一体化推进 创新可持续运营模式


可持续运营是未来社区创建的重中之重,是现实“造房子”向“造社区、造生活”转变的关键一环。为此建议:


一、坚持全过程参与,践行“运营前置”的路径创新。要在设计阶段直接引入运营单位协同规划设计单位以整体运营的规划理念、精准目标、实施路径,制定运营策略、明确运营场景。要在建设阶段明确运营服务标准,确保设计指标刚性落位,确保后期运营可持续。要在运营阶段注重系统化运营管理,注重整体统合实施。


二、坚持高品质打造,探索富有“人情味”的运营生态。要构建整体化服务生态,在政府主导、居民自治、企业参与、社会共享的运营理念支撑下,探索运营总包模式。要创新社区物业服务机制,通过“平台+管家”模式精准链接社区居民需求与优质资源供给,拓展增值服务和多业态服务。要培育优质社区产业形态,建全“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商业服务圈,创新社区商业O2O模式,实现“最后一公里”服务。


三、坚持市场化导向,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要创新社区综合运营商遴选机制,市本级建立指导机构,创新遴选培养模式,建立服务供应商联盟。要探索运营资金平衡途径,以“取之社区、用之社区”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反哺居民。要建立政府行政监管、社会公众监督、运营主体自律的“三位一体”全过程、综合性监管体系。




钟菲菲(市政协委员、市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平阳县西塘未来社区专班副组长):

推进数字赋能未来社区建设


我市在数字赋能未来社区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总体进度有待加快,成效有待提高。为此建议:


一、在承接省级试点方面持续发力,展现更多温州作为。要争取已承接试点尽快见效。建议加快推进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建设、线下空间提供、硬件设施建设等,助推试点场景应用见效。要争取更多数字应用上线。要从最小系统起步,再不断丰富拓展,不断迭代提升,打造形成一批管用好用、老百姓愿意用的未来社区场景应用。


二、在激活基层创新方面重点突破,树立更多温州样板。要围绕共同富裕力求突破。建议完善“开门问需+对标先进”“数据分析+人工采集”等渠道和方式,注重“小切口、大场景”,找到打破瓶颈制约、解决矛盾问题的路径方法。要围绕社会参与力求突破。建议牢牢把握未来社区的家园属性、民生属性,从最小切口入手,在做好政府与市场力量的有机协同上开展有益探索。


三、在形成制度成果方面质效并举,彰显更多温州特色。要加快龙湾全域未来城区数字化。建议尽快成立市级未来社区数字化工作专班,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格局。要探索全市未来社区数字化市域共享机制。建议从市级层面做好统筹,出台全市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制度层面明确规定总结提炼复制推广的路径,进而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上提供温州方案。


麻海军(瓯海区政协委员、瓯海区住建局副局长):

优化供地方式 提升建设标准


未来社区建设离不开一定规模的土地供给。从目前试点看,未来社区在供地方式和建设标准上还存在困境。为此建议:


一、创新供地方式,保障出让开发完整性。对拆建、新建类打破一宗地概念,允许不同用地功能的多个地块,以功能相对完善的街坊为单元,进行宗地出让。对拆改提升类,挖掘小区的经济价值,从小区的“金角”和“银边”着手,进行必要的拆除提升改造,在充分征求小区业主意见下进行土地分割出让,适度考虑建设资金平衡,将拆建新增面积主要用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二、注重配套先行,提高级差地租溢出效益。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优先考虑九大场景中独立占地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如社区文化设施、医疗卫生、中小学和幼儿园等,有效提升居住、商业、办公等复合性用地功能土地的溢出经济效益。对纳入未来社区建设范围采用房票回迁的拆迁户,予以一定折扣优惠政策回购,真正让原住民“住得起、过得好”,提高生活品质。


三、强化设计引领,提升专业建设管理品质。引入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组建智囊咨询团队,全程参与实施方案编制、设计、开发和施工建设。特别是在方案编制阶段,要深入挖掘当地历史记忆,坚持未来社区建设以人的生活需求为核心理念。对带方案出让地块,全面推广“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管理服务方式,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努力以高标准建设打造高品质未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