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如何优化营商环境, 部分政协委员及智库专家纷纷支招
文/杨柳树 摄/李北老
【温州政协】(记者 杨柳树 李北老)2月26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二次主席会议,围绕“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开展专题协商,这是今年市政协开展首次专题协商会。
春节前,市政协组织了由政协智库专家、政协委员组成的17人调研组,对“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设”课题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交给市委、市政府,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调研报告长达万字,囊括了10个主要问题,以及数十条对策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其中不少意见和建议被吸收采纳。

在此次会议上,部分市政协委员及智库成员就如何“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设”连连叩问、纷纷支招,听听他们都有哪些真知灼见?



徐琮琦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研究室主任



需从理念、实践、制度等方面下足功夫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动员大会上指出,营商环境建设关系温州兴衰、关系改革成败、关系作风优劣。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我认为要从理念、实践和制度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在理念上,要通过宣传教育、开展大讨论等举措,在全体公职人员中树立“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帮助企业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在全社会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形成尊商重商助商的良好氛围;在企业家层面,也要树立“以推动温州发展为己任”的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主动把企业的发展融入温州的大发展之中,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其次在实践中,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优化“五个环境”、采取“五个硬招”和“四个更”的要求,项项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按照周书记、姚市长的批示精神,把我们归纳提炼的十个主要问题和40多条对策建议,能够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着力破解。
第三,在制度层面,要形成长效机制。“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是有阶段性的,但是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建议,要把在活动中采取的好办法、取得的好经验,能够以政策、制度、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优化营商环境这项工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真正使温州的营商环境能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杨雄文


市政协副秘书长(兼)、市工商联副主席


提速项目审批需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审批提速增效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项目审批往往跨部门、法定依据多、审批链条长,要彻底实现“跑一次”,难度不小。为着力破解“审批慢”顽疾,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力争实现竣工验收“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需在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
在建设网上办理平台方面,要加速一网集成、流程再造、管理转型,解决目前仍存在着的审批信息不一致、审批流程不统一、审批事项趋同等问题;在持续优化窗口服务方面,要科学设置窗口、强化人员配置、加大正向激励,保障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健全干部审批容错机制方面,允许试错容错,制定“个性化”容错清单,并强化后续的纠错机制,实施民主决策免责,进而改变相关部门及经办人员为回避风险而采取的“消极审批”、因对政策依据理解和把握不同造成的“审批慢”等现象。




徐亮


市政协常委、徐亮委员工作室负责人


基层站所需要破除过度监管现象


商环境是企业生存的生态系统,是民生就业的底线保障,也是温州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市政协、市监局领导支持下,去年底我成立了全市首家政协委员工作室,职责定位就是优化营商环境。
调研中,我听到最多的是基层站所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企业叫苦,站所叫累。企业最怕的是过度监管,最盼的是安心生产,一些涉企强势部门的基层站所,对企业缺乏感情,不管死活,盲目进行书本式监管、小题大作式监管、密集上门式监管、严抓重罚式监管等,种种这些过度监管,让企业不堪其扰。有的站所所长、专管员能决定企业生死,打招呼下指标要求跟他所谓“亲戚”做生意,企业有苦难言,被迫买单。同时,基层站所也普遍反映,压力大、责任重,收入低,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对此,要建立企业关爱容错机制,要像尊敬科学家那样地去尊重我们的企业家,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的去保护营商环境。每年上市公司都被违规处罚上百起,温州这些小微企业做的不尽规范、甚至轻微违法并不奇怪,要从帮助改正、保护经营的初心出发,而不是合法伤害、一棍打死,死板执法。
而要破解过度监管问题,可以试着让人海战术的撒网监管向网络数据的智慧监管转变,推广市监局的“双随机”检查,先在电脑里随机抽取一定比例受检查单位,再随机匹配检查人员,实施有限度、随机性检查。要转变处罚式、打击式监管,实施服务式监管、帮扶式监管,善意帮助企业纠正错误、克服困难。




徐立新


市政协委员、温州江苏商会会长


要对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集中清理整顿


温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简政放权的“放、管、服” 工作上,温州又先行先试了一步,特别是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一些职能委托给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已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中逐渐转换出来。但是,政府向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转移职能后,在实际工作运作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规模、专业程度、敬业精神等良莠不齐,受托事项办理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同时还存在工作随心所欲、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此外还缺少相关的制度约束,个别第三方机构自律意识差,存在违规收费现象,甚至吃拿卡要等现象。
为此,我建议提速脱钩改制工作进程,切实切断事项主部门单位与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的裙带关系;对涉及各领域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分门别类,按照其资质、规模、业绩、遵规循矩及内部管理状况等进行登记备案。同时,针对第三方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建立科学的包括信用程度、服务质量、服务成效等为内容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由纪委牵头,对目前企业、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整顿,特别是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第三方机构,要一律劝其退出或强制清除出市场,以净化中介服务市场;建立涉批中介机构网上超市,公开第三方机构服务类型、经营范围、执业资质等基本信息,搭建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平竞争平台,破除中介服务区域壁垒和行业垄断行为。



陈继远


市政协委员、温州宝德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扫黑除恶,同时要大力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温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义利文化享誉各地,但历史以来码头文化盛行,容易滋生黑恶势力,从而诞生许许多多各类形式的地霸村霸路霸市霸行霸工程霸等等,严重破坏社会风气,严重危害营商环境建设。建议在摸排打击清除的同时,要大张旗鼓全覆盖的进行宣传,全面营造不敢霸、不能霸、不想霸的压倒式态势, 为营商环境建设打下坚实的民间基础。
此外,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保证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有一个健全的经济运行生态系统,让企业好办,生意好做,成本比较优势明显,这是决定温州营商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
要制定对行业协会的奖励和问责惩处机制,对依靠行业优势引进企业要予以奖励,对行业内优质企业流失外迁要启动问责并相应惩处。要让行业协会发挥对政府的监督职能以及引进企业留住企业帮助发展企业的功能!积极谋划会展业发展,依托温州产业优势,围绕温州产业特色开展会展业活动。同时,打造现代化物流集散基地,并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公共技术和设计平台,规划模具小微园。



叶新明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


破解企业融资成本高,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发布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主要有10个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分别是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和办理破产。其中“获得信贷”主要是反映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支持力度及便利程度。近年来,温州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但相比其他先进城市,还存在企业结构性融资难和融资成本相对高的短板和不足。
为此,我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激励办法,强化政府增信机制,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银行的关键作用,强化激励监管,争取政策落户温州,鼓励银行业创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公司治理,拓展融资渠道,规范企业诚信经营。



鲁丹萍


市政协委员

温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要建立教育相关机制以引才留才



古话说得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带动高水平发展,环境是关键因素,服务是重要保障。企业家反映强烈的是企业中端人才招不到、留不住,很大原因在教育配套短板。温州高校质量不高、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相对杭甬两地差距更加明显。同时,由于初中小学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外来人才子女入学难一直没能得到很好解决,许多外来人才为子女入学教育,宁可在外地少拿工资,保障子女好读书、读好书,也不愿意留温工作。
为此,我建议,建立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考核奖励机制,为温州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专家和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专门引导留学人员、海内外专家以及在外毕业生来温就业创业,并为其提供相应服务。同时办好基础教育,解决外来人才子女教育后顾之忧、确保其享受公平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改革高校财政拨款和考核体制机制,鼓励温州高校出台政策,通过抵换工作量、上调薪酬水平、拥有技术转让的部分收益或股份、科研经费财务报销更灵活等举措,支持科研成果转化。




陈中权


温州政协智库专家、市委党校教研部主任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崇文重商


温商群体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温州模式”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值得受社会尊敬的。但当下温州尊崇的往往是企业家的财富,而不是企业家地位、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社会贡献价值没有得到足够认可、尊重。
营商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生活成本、产业链等属于看得见的硬环境,而创新、开放、包容等文化特质则属于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无形的软环境。我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要高度重视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它更具有本质性。
温州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典型地体现在企业家群体身上,应该营造崇商重商助商的环境,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真正打造出温州“商行天下、魅力商都”的名片,引得全国乃至全球英才纷至沓来。
虽然温州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十分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但是温州的城市文化品质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应该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宜商宜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