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浪:浙江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伦理学与医患沟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新生儿科医联体带头单位新生儿科带头人。
林振浪
15年前,在他的主导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流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危重新生儿开辟生命通道;7年前,他协调各方,发起“水晶宝宝”公益救助行动,让因贫欲放弃治疗的新生儿得到呵护,重返健康;在从医生涯里,他致力于提高新生儿救治医疗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带领团队十多年来成功救治数百名超低超早新生儿,救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行列。不忘初心,倾情履职,作为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政协常委,他先后撰写提交一系列提案,为推动医疗卫生等方面改革建真言出满力。他就是九三学社温州市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政协常委林振浪。
最早建立的新生儿转运系统
1988年,林振浪在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先后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育英儿童医院工作。1997年,他赴浙江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并获儿科学硕士学位。2001年和2005-2007年曾先后赴日本宫崎大学围产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和美国西北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经过10多年的进修、学习、历练和培养,他从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晋升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肩负着浙南、浙中和福建闽北地区危重新生儿的救治重任,许多病人需要转诊到该医院救治。作为新生儿科主任,林振浪发现,由于当时缺乏专业的转运系统,不少危重新生儿在转院途中病情加重甚至夭折,还有不少病人因病情危重不敢转送,滞留在基层医院,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根据当时浙江省新生儿死亡率报告,温州地区新生儿死亡率情况持续排在全省的中下游水平,这不仅与温州地区经济状况在全省的排位不相适应,更与温州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稳居全省第二的位置相矛盾。
“症结主要在转院环节。”林振浪说,由于拥有高端医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仅存在于区域城市的少数医院,而危重患儿却散布在所有的各级医院,因此转运网络成为连接NICU与下级医院的重要枢纽。
为此,2003年,在他的努力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率先在浙江省开展新生儿转运工作,并建立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把“流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送到浙南和福建闽北地区,使陆上救护车的转运距离达到半径200公里,为来自整个浙南地区、福建闽北地区和金华地区的危重新生儿开辟了生命通道,平均每年有150多例危重新生儿通过转运系统得到安全转运和有效救治,大大地降低了这些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
如今,这个新生儿转运系统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浙江省新生儿救助中心,于去年挂牌,是浙江省内仅有的2个新生儿救助中心(另一个在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林振浪自豪地说,育英儿童医院的新生儿转运系统建立比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还要早两年。
屡次攻克医学难题
对于超低超早新生儿的救治存活率,是体现一个医疗团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10多年来,林振浪和他的团队殚精竭虑,致力于救治超低超早新生儿,进一步提高存活率。2008年,林振浪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24周新生儿,突破了当时国内孕周为26周的记录。2016年,林振浪团队又一次突破了救治存活的极限,成功救治了2名孕周为23周新生儿。
“23周目前已是国内最低孕周救治存活极限了。”林振浪透露,他的团队十多年来成功救治了400多名超低体重新生儿,存活率达78%,“无论是救治孕周极限周数还是存活率,都意味着我们的救治水平在国内居领先行列。”
此外,林振浪还开创性地开展亚低温疗法。2002年,林振浪发现,国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高,死亡高,存活后容易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而当时国际上没有明确有限的治疗方法。为了突破这个医学难题,他参照国外的初步研究结果,他与长春一医疗仪器厂家联系,特制了新生儿能使用的亚低温治疗仪,在国内最早之一开展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疗法。
2006年,他的临床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J Perinatology杂志上,至今已被国际SCI论文引用62次,包括被美国第六版新生儿复苏指南教材引用。2009年,亚低温疗法被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常规治疗方法。2011年,林振浪应邀参与国内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治疗指南的制定,该课题先后获得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二等奖。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至今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150余篇论文,主编、参编12部著作。2009年,他获浙江省钱江学者培养对象。此后,他还荣获2012年度温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温州市劳动模和2015年获温州市第二届瓯越名医称号。
发起“水晶宝宝”公益救助基金
作为长年在一线奋战的临床医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危重新生儿救治过程中,他常常看到很多患儿家长在承受着经济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后,痛苦地放弃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在他看来,绝大多数的患儿家长是由于经济上的因素放弃救治,这对于以救人为使命的他来说,有一种难言的痛惜和遗憾。“每一个婴儿都是一个生命,作为医生是非常不情愿看到有生还希望但得不到救治。”林振浪说。
为了能在经济上去救助这些危重病患,林振浪便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情况时,及时联系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募捐。这样的方法运行了好多年,一些患儿也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然而多年运行下来后,林振浪也发现了这个方法的弊端:每一次募捐的钱有多有少,有时候患儿家长募集到的救助资金较少,因此还是被迫放弃治疗;而有时候患儿家长募集到的救助资金比较多,远超出实际所需费用,但多出来的部分却只能归其个人所有。他说,总结起来,这种方法随意性较大,欠缺规范,不能合理高效使用有限的救助资金。
为此,2011年,林振浪组织九三学社育英儿童医院支社社员组成专家团队,发起了“水晶宝宝”公益救助行动,此后,该公益救助行动获得了市慈善总会、温州商报、森马集团等呼应,联合成立“危重新生儿救助专项基金”及“水晶宝宝救助基金”。
为什么取名为“水晶宝宝”?林振浪说:“那些超早出生、超低体重的新生儿,由于皮肤脆弱透明、血管清晰可见,我们称之为‘水晶宝宝’。”同时,用这个名字而非医学名词,显得更接地气,也能把公益救助的行为传播得更广。
2012年,该救助项目获温州市卫生局和市慈善总会共同颁发的“温州市慈善助医优秀项目奖”。2013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四家医院被确定为首批“水晶宝宝”定点救治医院,长期接受救助申请。据林振浪透露,该项目自2011年11月发起至今,共向社会各界共募集善款75.53万元,共救助病危新生儿83名。
倾心履职参政议政
除了医生这个身份外,林振浪还有一个身份标签,那就是一名政协委员。作为九三学社温州市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政协常委,他立足自己的本行,针对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他也深入观察和了解基层群众的呼声,积极撰写相关提案,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
他先后撰写提交了《在温州地区建立规范的新生儿转运网络系统》《为生命护航-建议加强我市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等10余个政协提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基层,切实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并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实施,更好地发挥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2013年,他的提案《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实现分级诊疗制度》获得了很大反响,2014年,该建议的内容也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力推项目。
今年1月24日,在参加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林振浪带去了一份《关于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助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建议》。他说,随着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实现了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从“看病”到“看病人”等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医院推行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已经呈现出较大弊端,而且也限制了“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的有效建设。
“‘双下沉、两提升’是完善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有效举措,但目前很多医院都难以完成派遣任务,实际上说明了绝大多数三甲医院的专家工作量已超饱和。而根据我长期临床观察,目前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有浪费医疗资源的嫌疑,如果能改进这样的诊疗制度,或许能让更多的高级职称医生下到基层,实现‘双下沉、两提升’的目的。”为此,林振浪建议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上下流动的通道,确保了长效机制的建设。
1月27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冯飞在看望九三学社、无党派人士、科协、科技界别组委员讨论会上,林振浪联系前段时间爆发的流感问题,在讨论会上提出,推动健康浙江建设过程中,要制定疾病以预防为主的政策,增加预防接种的专项财政资金投入,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将全科医生培养列为重点内容。
作为政协委员,他建言献策的内容涉猎广泛,除了和本职工作相关的之外,还涉及到交通规划布局、民生事业等社会热点,如《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港口铁路网建设的建议》《关于尽快遏制我省沿海地区非法走私成品油案件高发的建议》等,充分履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他说,写提案和信息不是目的,改善民生才是追求,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他活跃在政协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