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政
字号
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 助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10月23日,市政协召开十一届五十五次主席会议暨“请你来协商”活动,围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开展专题协商。


今年以来,我市研究制定实施了35个系列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大建大美”“精建精美”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加速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中心城区首位度得到了全面提升。会上,市政协调研组和8名政协委员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围绕城市规划、交通、旅游、教育、科技、医疗、文化、治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府和与会部门表示将认真吸纳政协协商意见,抓好工作落实。


市政协主席陈作荣指出,要按照把温州打造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进一步深化城市发展目标定位;要优化和舒展城市空间布局,把中心城区作为吸纳新增人口、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的主平台,进一步做大中心城区规模;要提升规划管控水平,高标准建设重点功能区块,持续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突出城市文化特色,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品质;要优化提升城市产业平台,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月光经济”,进一步做强中心城区产业;要加快推进东部交通枢纽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服务能级,强化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和医疗康养功能,进一步做优中心城区服务;要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做细中心城区管理。


市政府副市长李无文,市政协副主席黄寿龙、徐有平、鲍小瓯、诸葛启钏、王丽峰、林亦俊、陈胜峰,秘书长朱增岳参加会议。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851_副本.jpg


庄小将(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会常委、龙湾区政协副主席)


绘好新蓝图 助力“三级跳”


近年来,市委多次提出通过提升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来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最终构建极具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温州大都市区,将是温州发展的“三级跳”。因此,我们应放眼于温州大都市区、立足于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来谋划提升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为此建议:


1、开展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和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状评估。一是宏观上,从政策、区域、规划三大领域全面梳理温州发展趋势。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南闽北赣东区位的影响。二是微观上,从城市的经济、产业、用地、交通、空间、建筑、景观、服务、管理九大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找准核心问题,并提出对策。三是进一步明确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的评价指标,指导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


2、做好温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一是编制“有底线、有用”的温州总体城市设计。二是编制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并保持整体规划的“一张蓝图”。三是创新教育合作模式,加快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合理分布,突破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瓶颈。


3、完善重点地块出让全流程监管机制。一是强化重点地块出让前期工作。二是开展城市设计后期管控咨询。



蒋理江(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二级调研员)


首先要有交通首位度


提高温州在浙南闽北赣东这个区域的首位度,必须深化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为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为此建议:


1、建议优化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推动温州更加高效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联动海西区。加快构筑多向辐射的主干通道网络和都市区快速通勤交通网络,着力提升海港、空港综合服务和对外开放功能,努力将温州打造为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枢纽。


2、建议加快东部枢纽建设,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结合综保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3、建议提升温州港定位,将温州港打造为浙江南部散货中转中心、浙江南部集装箱运输枢纽港、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浙江南部海河联运中心。


4、建议提升温州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定位。建议将温州由省级快递分拨园区提升为“国家级快递园区”,由省级快递物流中心提升为“全国快递物流中心”。


5、建议增加丽水至南平铁路、温州港大小门岛港区进港铁路支线和温州轨道交通M3、M4线。


6、建议加快前期工作,建议市县协同,推动我市高速公路“大干”新高潮。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857_副本.jpg


金海峰(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常委、温州大学文旅产业学院执行院长)


发展都市旅游是必然选择


随着世界范围内后现代“消费革命”的到来,休闲、旅游等消费需求将成为主导的发展动力。旅游,应该成为温州市价值更新的核心动力,也是温州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必然选择。为此建议:


1、打造都市旅游核心景观,撬动月光经济发展。应积极谋划和不断完善夜游、夜购、夜娱、夜宴、体育健身、研学培训等月光经济产业链,让夜间休闲成为温州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使旅游产业成为白天与夜间消费双拉动的“全天候发展模式”。


2、加速文旅融合,推进历史文化深度游。以历史街区为依托,推进历史文化深度游,与建筑、工艺美术等相互融合,建设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研发基地和特色化的旅游购物区,推动历史街区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3、打造城市艺术广场,开展社区旅游。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社区广场,打造为城市艺术广场,利用舞台和广场,引入国内外各类表演艺人驻场,形式多样、古今传承,中西融合。


4、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温州旅游业发展目前正面临全域化、国际化、集群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与发展转型期,亟待政府财政资金的先导性与基础性投入,重点用于改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旅游城镇服务体系、中心城区接待体系、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同时,要加快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859_副本.jpg


谢作如(市政协委员、民进温州中学支部主委)


做目光长远的高品质教育


一个城市抓住了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培养,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提升教育水平对于提升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


1、端正价值取向,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教育政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第一任务。


2、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规划。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各地培养未来人才的核心工作。市教育部门有必要设计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规划,从普及、拓展和提升三个层面进行统筹安排。温州借助原来的师资基础,完全有能力开发出优秀的开源人工智能课程,提升温州在全国教育领域的地位。


3、整合多方力量,提高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能力。市教育部门有必要成立相关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团队,和浙江大学、温州大学、肯恩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再联合如百度、大疆、商汤等国内顶级人工智能企业,组织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和学生活动。


此外,温州的教学装备产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域,活跃着很多温州籍的人才。市政府可以搭建相关的平台,让这些企业和温州教育深度连结,开发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产品,既可以服务温州,又能面向全国,实现产业转型。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902_副本.jpg


刘桂(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温州大学支部主委、温州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兼技术转移办公室副主任)


多管齐下促进科技创新


提高创新首位度是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关键一环,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地位的迅速攀升。为此建议:


1、强化基础领域研发,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基础领域的科研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要加快推进瓯江实验室等建设,建设国内顶级的高能级基础科研平台。另外,每年设立一批基础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树立温州在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优势。


2、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改善创新生态系统。应加快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的建设,不断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创新发展联动新格局。同时加强市县两级创新发展布局的顶层设计,改进温州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


3、推进区域科技合作,健全协同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区域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强化政府的引领作用,从整合省内科技创新资源入手。要围绕温州产业发展重点和全球科技创新热点,积极对接长三角以接受高端科技创新要素辐射。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吸引更多高校院所在温州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并把科研成果转化及其经济效益作为研究院关键考核指标,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示范称号的单位给予资助奖励。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835_副本.jpg


叶盛(瓯海区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当前传染病防控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为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带来大的损失,必须加快解决基层医疗领域存在的基础性、系统性等问题。为此建议


1、增强人员配比。按照国家、省级标准,重新核编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数量,让符合条件的编外人员有机会进入编制内。同时,突出公共卫生、呼吸道及传染病相关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培养,并建设专兼职结合的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人员。


2、加快医疗用房的标准化建设。要加快基层医疗机构用房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建设单位合理布局,按标准设定发热门诊区域。


3、进行补偿机制改革。要以政府保障为主,大幅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建立资金补助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补偿新机制;同时培育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市场,引入非公立的村卫生室、其他公共卫生机构购买服务的外部市场。


4、切实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加强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及能力培训;建立健全基层医疗体系与各级医院的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更新。


5、开发和完善网络医院、远程医疗指导、咨询系统。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新型业态,形成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843_副本.jpg


金顺伟(市政协委员、瑞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强化文化与经济融合 提升城市品位


文化产业要主动与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融合,因为好的城市发展及口碑离不开良性的产业布局。为此建议:


1、改善文化市场营商环境,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要重视产品设计,保护艺术创作版权,增加文化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加大推介宣传,帮助企业推广文化产品;持续开展传统文化产业就业培训,增加相关市场的就业率和就业待遇;挖掘我市特色文化宝藏,创作成大众喜闻乐见文化产品。


2、开发有城市代表性的瓯礼,树立文明城市美誉度。文博会不仅仅只是办的热闹,主办方要具备对市场引导、带风向的能力,鼓励创作更多特色的瓯文化产品。同时,文博会主办方要与文化生产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途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优秀的文化产品进行大力推介与扶持,直至形成更多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3、牵头成立文化产业发展专班,合理引导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庞大,还有多种功能。市委市政府应从更高层面融合各个不同部门的专职人员,成立市一级层面的文化产业发展专班,平时加强沟通、相互联系,同步相关信息,统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区县一级文化产业主管职能部门,合并职能相同、相近的部门,尽量从制度上面规范省、市与区县间处室名称不同、职能不同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01101134849_副本.jpg


殷欧艳(市政协委员、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高标高效精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温州中心城区的发展要上新台阶,需要高标、高效、精细地推动城市治理工作,精细地统筹温州城区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此建议:


1、“高标准”构筑交通规划,“高效率”实现快速见效,“精细治理”解决先天不足难题。城市的交通规划应该要站位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构筑地上、地下等多维空间衔接的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原有的规划、建设方面产生的先天不足,需后天通过治理来弥补,迫切需要精细化治理来提升市民居住品质。


2、“高效率”推进区块建设、产业建设。近几年,温州中心城区日渐扩大,各大亮点区块建设、产业集聚区、功能区、特色小镇等各类产业新城陆续建成。然而,这么多的产业新城,部分仍处不温不火的状态,需要狠抓推进与落实,需要高标高效的配套治理。


3、重视基层治理最小单元,特别是小区治理工作。要推出措施鼓励青年党员、团员等进业委会,为小区治理注入活力。对于在小区治理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在单位荣誉、晋升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开放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多元共治。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应加大力量打通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形成合力提升行政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