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滔,这是一个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响当当的名字。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治的专家,他的专业水准在业内有口皆碑,此前曾为温州市医疗系统赢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常被称为“生命杀手”,它高发于青壮年,起病急骤,一旦发病,胰液外渗,胰酶提前激活,胰腺组织就会被当做“食物”消化,可在短时间内引发全身炎症,造成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由于该病病理生理过程复杂,病死率高达20%左右,一直是临床治疗的国际性难题。
20年来,周蒙滔团队以降低病死率为目标,重点围绕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与后期胰腺坏死继发感染这两个病死高峰展开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突出“主动预防”“抢先治疗”“精细化救治”特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救治体系,使患者病死率从14.4% 降至4.6%,住院时间从几个月缩短至20余天,平均医疗费用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近年来,周蒙滔团队研发的系列技术已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团队先后发表SCI论文3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在胰腺癌研究方面,周蒙滔以降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切入点,重点探索了“逆转耐药”“植物提取物干预”“基因干预”对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癌中之王”——胰腺癌诊治新技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外科学、管理学的双料博士,周蒙滔不仅在医学领域享有盛名,在医院管理方面同样卓有成绩。2011年,周蒙滔担任温医大附一院文成分院首任院长。在没有任何托管工作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俯身基层,勇于开拓,经过2年多的努力,使医院摆脱了“患者往外跑,医生向外流”的恶性循环,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身为政协委员,周蒙滔积极参政议政。基于在文成的成功经验,他向市政协提案,建议推广这一模式,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和优秀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省县同质、县乡同质的医疗服务能力,让“家门口的好医院”成为现实。这一提案被评为当年温州市政协的优秀提案。周蒙滔在文成医院的管理经验,被作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典型事例推广,成为浙江省医改工作中“先试先行”的范例。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战略,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这一重大决策得以实施,离不开周蒙滔等省内众多医院管理人员的早期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各方面事业在今后五年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号角声,同样也让周蒙滔心血沸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同时,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周蒙滔看来,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而对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的这一代员工来说,他们的历史使命,就是加快推进区域国家医学中心和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全体职工不畏艰辛,应难而上,在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管理五个方面做出突破。
医疗工作是医院常规工作的核心。在温州打造全国区域医疗康养中心的进程中,附一医无疑是领军的“排头兵”。为了当好这个“排头兵”,周蒙滔提出,要全面提升医疗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疑难危重病救治比例,提升服务效能。同时,也要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附一医即将开展的手术技巧视频比赛,就是一项新尝试,力图在外科医师中形成追赶氛围,激励他们砥砺自己的手术技能,攀上更高的台阶。
作为温州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附一医承担着为培养医护人员的教学任务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各项科研工作。在周蒙滔看来,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争取将附一医打造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教研品牌,出产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教研成果。为此,他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住培、规培学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依托“温州生命健康医学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科研平台的发展,同时加大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的工作力度,让医疗科研成果能真正惠及温州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