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又到一年毕业季,温州如何引才留才
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专题协商青年就业创业
5月24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七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青年就业创业。市政协主席余梅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青年就业创业既事关经济发展,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把它作为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首要大事来抓,以高校毕业生、城镇农村青年、留学归国青年和台湾青年为重点群体,推进人才市场、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孵化集聚“三大平台”建设,强化政策、融资、服务等保障,着力构建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然而,由于全国范围内人口红利的衰减,国内十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先落户后就业”、“落户零门槛,还有租房补贴”、“创业补贴”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抢人大战”的对象从高端人才的争夺扩展到了大学毕业生,这标志着城市步入高维竞争,从拼产业、拼招商、拼优惠政策跨入到拼人才的阶段。

面对全国各地“抢人”的态势,温州应当也要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相对于资金、科技等要素,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环节,才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余梅生主席讲话


5月24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七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青年就业创业。市政协主席余梅生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市政府副市长陈建明就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作了通报,市政协副主席陈作荣、王振滔、黄寿龙、谢树华、徐有平、诸葛启钏、王丽峰,秘书长朱增岳参加会议。与会人员着重围绕平台建设、政策环境、高校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协商、提出建议。

良好平台是引才的基础

青年创业,平台是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建成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100多家,入驻创业团队2400多个,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如针对大学生建设的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温州站),于2017年12月获得团中央授权落户温州商学院,为在校及毕业不久的创业学生提供免费入驻、项目孵化、金融支持等服务;针对创业青年,在龙湾创客小镇打造Olink青年众创空间,于2018年4月正式投入营运,一期占地6千平米,入驻对象主要为从事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的青创企业。



4月26日,温州首个科技型加速平台-OLINK正式开园


“从数量上看,温州的双创空间是满足的,但是在规模分层、产业分层上还没有体现。”市政协委员、浙江国技互联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鑫在发言中指出,温州现有的这些平台,大多数是二房东形式,宣称提供服务但只是噱头而已。市政协委员、鹿城区政协副主席蒋晖也有相似的看法,她说,目前我市各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些设备完善的科技创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但大都没有比较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入驻企业类型混杂,缺乏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规划,创业服务的整体效应还没有得到发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陈泽鑫认为,发展平台既是吸引人才,也是帮助传统企业去改造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现在许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加速器等,把技术创业公司集聚,又对外向传统产业输出改造能力,是不错的产业发展平台,那么只有企业产值上去了,才有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才能用高待遇高标准去聘请高端人才,用产业带动人才,用产业发展城市,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而好的平台缺失,同样也会影响到创业氛围。陈泽鑫认为,温州虽然有很好的商业氛围,但大多数是讨论如何做生意,和一线城市讨论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温州遍地是做生意的小老板却没有诞生更高级别的商业项目的重要原因。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在会上也形象地举了一个实例:一个乐清的企业家聘请一个韩国专家,半年后,即使给予市场双倍的待遇依旧没能留住这位专家,究其原因在于温州没有相对应的创业氛围,以至于限制了专家的成长和进步的空间。

出台“抢人”政策刻不容缓

会上,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各地的抢人大战。近年来,我市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一方面是尽量让在温的高校毕业生留温,积极开展就业招聘进校园活动,在全市11所高校实现了全覆盖。另一方面是积极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来温,举办温州首届“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会,同时为外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补贴,比如外地高校研究生来我市实习,实习单位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实习人员支付实习补贴,当地政府还要按最低工资标准的60%给予补贴,并承担实习人员在温期间的综合商业保险费用。



6月2日上午,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温州站)揭牌仪式在温州商学院举行


然而对比各地的抢人政策,温州尚有很大差距。市委台办副主任方栋才说,温州的人才政策相对迟缓滞后。在全国各地疯狂的“抢人”大战中,一向被赞誉为“敢为人先”的温州所出台的政策却是保守滞后的。这对于全国各地的人才及台湾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近期很多一二线都加速开放落实了人才引入的户籍实施政策,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力度之大,尤其连香港特区政府也加入抢人大战,实属罕见,可见各地方政府现今对人才落地的重视已不是嘴上说说。”市政协委员、温州康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凯说,南京高校在校生约80万,每年毕业有25万,温州市每年在温高校毕业生在2.5万,是南京的十分之一。然而南京政府不但要留本地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会在毕业季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名校招引优秀毕业生回宁发展。

市政协委员、方正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陈海清还在会上对比了南京、武汉、珠海、西安、深圳等地的人才政策,同事对5月16日天津人才新政引发了巨大的落户潮而感慨,他认为温州版的抢人政策已刻不容缓了。



周凯认为,招人才要像招商引资一样的力度吸引他们过来,时刻跟踪、了解、动员、帮助、引导本地和外地的毕业生,明白他们所想和所需,做到招引服务一条龙。“既然温州先天资源不足,后天行动又落实别人的现状下,我们更应拿出数倍的努力,工作,资源,条件,硬设施,软服务,提前布局,盯引人才,才能最终感动他们。”周凯说道。



“外来青年在温州创业已成为温州产业重要的支撑。”朱康对则指出,政府层面要转变观念,采取积极引人政策,改变只重高端人才,忽视普通劳动者的思维。实行全面开放政策,改变温商回归口号,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城市形象。

用良好的环境引人留人

招引人才,引得进来,还要留得住人。近年来,温州创业青年流失严重,有生活成本原因造成的流失,如“大拆大整”阵痛期,在温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成本显著增加,导致部分在温工作的外来普通人才流失。有地域文化的原因造成的流失,如部分温籍留学归国人员在回温后出现了不适应本地环境的情况。也有因为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如意的原因造成的流失,如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城市环境和形象不佳,城市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难以留住人。

朱康对指出,外来人员融入温州往往会遭遇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婚姻障碍。“一个外地的企业家,经常会在酒席上遇到几个温州人之间互相说着温州话,让这个外地企业家感觉自己被温州人排斥了。”同时他还以自己工作的单位举例,指出外来青年在婚姻上难以融入到温州。“大多数温州人地域观念很强,不愿娶也不愿嫁外来青年,哪怕是很优秀的外来青年。我们党校的有几个新招的老师,工作两年没找到对象就被父母召回去了。”同时,在会上他还指出外来青年因幼儿教育和高房价等原因离开温州。



方栋才也在台湾青年留温问题上提到,由于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的冲突,台湾青年来温创业就业的过程中,会经历诸多的不适应,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为此,朱康对建议,要规划建设产城融合、生活方便的各种新型产业园区,以工作留人,以环境留人,满足外地青年日益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规划建设多层次的房地产项目,满足多层次外来青年居住需要。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外来青年婚介服务,子女教育等各种生活需要。“外来青年在温州工作,结了婚了,安了家了,他们的心也相对会定下来了,想离开的概率就会小很多。”朱康对说。
陈海清则建议,要组成帮扶团队,提供参谋和保姆式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创业之初的创业用房、住房,以及子女的就读、医疗、社保等社会服务方面的保障。
此外,针对青年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不足,蒋晖建议,成立青年创业政府引导基金。即采用政府财政资金、民间资本共同参股的形式,设立一只规模达1亿元以上的政策性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陈海清也建议,对青年学子创业要提供信用贷款或政府担保贷款等金融上保障,在经济政策上予以帮扶。“对于青年创业者来说,初入社会,不懂经济、政策,政府应对他们开放所有优惠政策,使他们清楚地享受政策的保障的支持,减少弯路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