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国各地“抢人”的态势,温州应当也要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相对于资金、科技等要素,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只有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环节,才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青年创业,平台是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建成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100多家,入驻创业团队2400多个,孵化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如针对大学生建设的中国青年创业社区(温州站),于2017年12月获得团中央授权落户温州商学院,为在校及毕业不久的创业学生提供免费入驻、项目孵化、金融支持等服务;针对创业青年,在龙湾创客小镇打造Olink青年众创空间,于2018年4月正式投入营运,一期占地6千平米,入驻对象主要为从事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的青创企业。
陈泽鑫认为,发展平台既是吸引人才,也是帮助传统企业去改造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现在许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加速器等,把技术创业公司集聚,又对外向传统产业输出改造能力,是不错的产业发展平台,那么只有企业产值上去了,才有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才能用高待遇高标准去聘请高端人才,用产业带动人才,用产业发展城市,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会上,委员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各地的抢人大战。近年来,我市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方面,一方面是尽量让在温的高校毕业生留温,积极开展就业招聘进校园活动,在全市11所高校实现了全覆盖。另一方面是积极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来温,举办温州首届“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会,同时为外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补贴,比如外地高校研究生来我市实习,实习单位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向实习人员支付实习补贴,当地政府还要按最低工资标准的60%给予补贴,并承担实习人员在温期间的综合商业保险费用。
然而对比各地的抢人政策,温州尚有很大差距。市委台办副主任方栋才说,温州的人才政策相对迟缓滞后。在全国各地疯狂的“抢人”大战中,一向被赞誉为“敢为人先”的温州所出台的政策却是保守滞后的。这对于全国各地的人才及台湾人才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近期很多一二线都加速开放落实了人才引入的户籍实施政策,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力度之大,尤其连香港特区政府也加入抢人大战,实属罕见,可见各地方政府现今对人才落地的重视已不是嘴上说说。”市政协委员、温州康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凯说,南京高校在校生约80万,每年毕业有25万,温州市每年在温高校毕业生在2.5万,是南京的十分之一。然而南京政府不但要留本地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会在毕业季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名校招引优秀毕业生回宁发展。
市政协委员、方正证券温州营业部总经理陈海清还在会上对比了南京、武汉、珠海、西安、深圳等地的人才政策,同事对5月16日天津人才新政引发了巨大的落户潮而感慨,他认为温州版的抢人政策已刻不容缓了。
周凯认为,招人才要像招商引资一样的力度吸引他们过来,时刻跟踪、了解、动员、帮助、引导本地和外地的毕业生,明白他们所想和所需,做到招引服务一条龙。“既然温州先天资源不足,后天行动又落实别人的现状下,我们更应拿出数倍的努力,工作,资源,条件,硬设施,软服务,提前布局,盯引人才,才能最终感动他们。”周凯说道。
朱康对指出,外来人员融入温州往往会遭遇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婚姻障碍。“一个外地的企业家,经常会在酒席上遇到几个温州人之间互相说着温州话,让这个外地企业家感觉自己被温州人排斥了。”同时他还以自己工作的单位举例,指出外来青年在婚姻上难以融入到温州。“大多数温州人地域观念很强,不愿娶也不愿嫁外来青年,哪怕是很优秀的外来青年。我们党校的有几个新招的老师,工作两年没找到对象就被父母召回去了。”同时,在会上他还指出外来青年因幼儿教育和高房价等原因离开温州。
方栋才也在台湾青年留温问题上提到,由于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的冲突,台湾青年来温创业就业的过程中,会经历诸多的不适应,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为此,朱康对建议,要规划建设产城融合、生活方便的各种新型产业园区,以工作留人,以环境留人,满足外地青年日益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规划建设多层次的房地产项目,满足多层次外来青年居住需要。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外来青年婚介服务,子女教育等各种生活需要。“外来青年在温州工作,结了婚了,安了家了,他们的心也相对会定下来了,想离开的概率就会小很多。”朱康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