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政
字号
关于我市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的调研报告
(节选)
根据省市委关于“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工作部署,市政协围绕“温州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开展调查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余梅生主席总负责,谢树华副主席牵头,研究室具体落实,并邀请政协委员、政协智库专家共同参加。5月8日余梅生主席率视察组到杨府山公园、华盖山公园和世纪公园,实地了解我市城市公园文化建设现状并进行座谈讨论。谢树华副主席两次召集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专题研讨。调研组通过走访视察、会议座谈、问卷调查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深入一线、搜集民意、研究对策,形成调研报告。


河泥荡文化公园


2010年我市正式启动“六城联创”以来,市委市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大力加强城市公园建设,鹿城、龙湾、瓯海等市区主城区(含生态园)的城市公园总数达36个、总面积1829.22公顷,其中新建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墨池公园等城市公园20个,改扩建景山公园、九山公园等城市公园6个,2016年成功创成国家园林城市,温州成为一座“林在城中、行在树下,山水相融、四季常青”的现代园林城市。在城市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同时,我市相继推出城市文化公园“十个一”建设,“最美十大公园”评比、城市公园“一园一品一特色”创建等一系列活动,文化品位建设也开始绽放魅力。


一、存在的问题

国内早期的城市公园,由于片面理解“现代化”、盲目模仿西方景观,没有充分挖掘城市地域文化,只强调“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管理,缺乏“文化”追求,导致出现“千园一面”“千城一面”现象。我市许多城市公园也存在“只见绿化不见文化”“只见景观不见历史”“只见颜值不见气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文化缺位,个性彰显不足。我市绝大多数城市公园还都只重视园林景观,不重视文化景观,没有就地挖掘历史遗存素材,艺术再创造类景观占大多数,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再现类景观很少,无法体现温州个性魅力。
2、文化内涵浅薄,表现张力不足。我市城市公园在内涵挖掘体现中普遍存在标识不明显、元素乱堆砌、工艺较粗俗、宣教硬植入等问题。
3、专业把关乏力,协商共治不足。一些城市公园没有充分考虑文化专家意见和当地群众需要,没有很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二、原因分析

1、观念问题。对公园的文化建设和品位提升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城市公园承载文化基因、延续城市文脉、复兴传统文化、增强精神熏陶的使命意识和自觉担当,导致有绿化没文化、重现代轻传统、多景观少内涵的通病。
2、体制问题。我市公园存在建管分离、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特别在文化品位提升上,部门割裂、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全方位的组织协调和科学性的准入标准,导致文化短板、文化乱入现象突出。
3、策划问题。城市公园文化在前期规划设计、后期植入策划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这些因素都深层次制约着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
4、建设问题。公园建设资金有限,缺乏文化提升专项经费,特别是公园景观小品的设计和建造,一般都是采取简单化的招投标方式,为了赶工期、降成本,往往生硬抄袭、设计低俗、制作粗糙、建设时间过短,达不到公共艺术品应有水准。

三、对策和建议

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城市公园可以分三个空间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绿化空间,第二个层面是活动空间,第三个层面是文化空间。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就是要将城市公园从园林绿化的低纬空间,向群众活动交流的中纬空间乃至优秀文化传承的高纬空间进行提升跃迁,使我市城市公园从城市之“肺”,更成为城市之“魂”。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基本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基本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依托我市城市公园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系统打造城市公园文化品牌,实现以群众为中心、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观为载体的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刻画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名片,铸魂凝魄,以文化人,推动我市实现五大生态全面发展。
(二)主要原则
在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坚持政治引领和文化复兴相结合;坚持强化领导和专业把关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部门主导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坚持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相结合;坚持古今融合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坚持善做加法和敢做减法相结合,真正让我市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显大气、重文气、接地气。
(三)工作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1. 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全市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委员会,吸收文化、艺术、园林、规划、建设、地名、诗词等领域社团组织、专业机构及专家学者,共同加强文化建设资源发掘、专业审核把关和文化建设提升。
2. 强化资金保障。近期我省出台了全省首部城市景观风貌专项立法——《浙江省城市景观风貌条例》,要认真落实这一条例相关要求,加大对城市公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公园文化精品。建立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专项基金,加大对地域文化发掘、城市公园文化提升、城市公共艺术品的投资力度。
3. 完善管理机制。城市公园应统一管理,重点保障群众文艺活动和文化品位提升使用。探索建立“公园文化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公园等级,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与各级公园的责任单位的奖惩结合,规划者、设计者要全程参与公园建设中,保证公园品质。
第二,规划先行,三年提升。
今后,我市对未建将建的城市公园要从选址立项规划设计之初,要同步进行文化建设规划和可行性论证;近期,对新建已建的城市公园,要启动制定全市性公园文化品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逐一明确各个公园文化品位提升的主题定位、文化内涵和时间表。
1.制定全市城市公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工程,深入挖掘、梳理我市人文历史元素,明确可以在城市公园中植入的温州地域特色文化,明确工作目标、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和路径方法。形成全市性城市公园文化资料库和专家智库,为下一步各城市公园精准匹配文化定位与提升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2.实施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城市公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形成“一年打基础、两年抓重点、三年见成效”的工作局面。
3.完善城市公园规划“文化元素配置”政策。建议温州市规划局将文化元素配置占比要求补充纳入《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并会同市文广新局规划城市文化及载体布局;建议市住建委将城市公园内部构筑物及周边道路文化元素配置要求补充纳入《温州市建筑工程景观设计导则》《温州市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导则》;建议市住建委会同市园林局、市文广新局,将文化设施建设要求补充纳入《温州市城市绿地建设导则》;建议住建委谋划制定《温州市城市公园设计导则》,将城市湿地公园、文化元素配置纳入。
第三,深化内涵,彰显特色。
每个城市公园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都有能反映当地人文历史的地域文化内涵,要加以深入挖掘和提炼深化。公园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造景、雕塑、长廊、亭阁、楹联诗画等表现形式,也有以群众文化活动和科普教育等表现形式,需要高品位予以强化。
1.植入地域文化,打造传承历史文化新高地。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包括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建筑风格、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等。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独特个性、独特魅力所在,也是乡愁所系、归属所托。发掘温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要依托地方志、村志、地名志等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历史人物资源,在公园命名、雕塑设计、展板设计、亭台设计等方面植入地域历史文化。重点做好公园文化与名人的结合、与文物保护的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认真研究和积极回应近年来我市政协委员和文化界专家强烈呼吁的公园文化项目,如温州山水斗城造城艺术,郭璞、刘基、谢灵运、叶适、陈傅良、王十朋、孙诒让、南怀瑾等温州名人纪念馆与名人文化长廊,南戏博物馆、景山抗日战场遗址、全国首条民办铁路金温铁路等地域特色文化,在专家论证基础上,在定位清晰、条件成熟的城市公园植入特色主题文化馆。将在“大拆大整”中遇到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通过整体平移等手段,集聚到相关城市公园,“化零为整”,形成温州特色建筑群展览基地。同时,要珍惜城市记忆,在设置主题馆时,不要随意改变公园命名。
2. 融入现代科技,打造国际时尚智城新窗口。利用 “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换人”等高科技手段,建设集 AR与VR技术,将特定的主题内容,融入虚拟现实技术,以三维、四维或综合展现的形式,如应用云平台、智能安防监控、自动雾森系统、3D等新技术,导入机器人“导游”等措施,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互动体验和运营管理上充分借助“黑科技”,以增强城市公园的科技感,提升公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让我市的城市公园成为国际时尚智城的新窗口。
3. 导入品牌理念,打造个性鲜明城市新名片。统筹规划城市公园品牌管理,在谋划城市总体规划上,要重视城市公园的长远规划,盘点、梳理并规划好城市公园的个性,按照一个公园、一个主题、一个特色进行统筹品牌设计;引入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制作独具主题特色的城市公园品牌LOGO(包括视觉LOGO和声音LOGO),以方便城市公园形象的建立和传播;同时,还要在日常运营管理上,基于城市公园特色,不定期推出主题特色活动,如举办历史文化展、科普活动、音乐会、“闪聚”等特色活动,提升城市公园活动含金量,让温州的城市公园成为本地市民喜爱、外地游客向往的城市新空间、新去处。
第四,发挥合力,扩大宣传。
公园文化品位提升要吸收群众参与,加强社会联动,扩大宣传影响。一是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开通网上信息平台,征集、听取与吸收当地居民的意见,要在公园文化建设中融合市民对生活的回忆、憧憬,对文化、精神的诉求,体现城市公园的“大家庭理念”。二是积极发挥社会合力。要发挥各职能部门、民间组织的合力,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社工组织,配合公园管理单位协调各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统一协调安排特色文化主题活动,提升公园动态文化品位。比如,在城市公园开展“诗画温州”活动。市文广新局、市园林局可联合制定活动计划,组建城市公园诗画院,定期宣传、开展诗画活动,在各大公园书画馆、走廊、广场巡回举办名家书画展,开展增书画、联合创作等活动。又如,在城市公园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市文广新局牵头,联合教育局、文联、团市委、文化馆、艺术协会、艺术类院校等组建城市公园义演文工团开展各类主题汇演。再如,巡回开展武术表演。市体育局牵头,联合教育局、温州市武术协会等组建“尚武精神”弘扬团,定期开展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门类武术表演。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园文化投资与建设工作机制。三是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开发和整合城市公园的微信公众号、景点微信扫码链接介绍等互联网宣传展示平台,加强各新闻媒体对城市公园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城市公园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