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勇指出,打造“铁三角”,关键要重塑形象。要重塑社会信用形象,政府以身作则、诚信先行,社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以诚信铸造温州城市名片。要重塑实力过硬形象,抓存量经济提质增效,抓优质增量促转型促发展,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提升“铁三角”地位。要重塑城市品质形象,做到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以精品工程、传世之作展现温州城市独特魅力。要重塑城乡协调形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周江勇说,打造“铁三角”,重振温州雄风,需要全市上下携手同心、砥砺前行,需要全体温州人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有争创一流的激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勇争先,努力再现改革开放初期的风向标式辉煌。要有艰苦创业的冲劲,摒弃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引导广大企业深耕实业、坚守主业,号召广大干部艰苦创业、服务企业,为温州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要有勇于创新的胆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市领导余梅生、王军等参加会议。
在论坛上,不少委员关于产业发展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民建市委会委员、浙江彦林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伟表示:“很多人都在问,鞋业出口还有发展前景吗?我一直认为大有前景,而且将迎来新的春天。”她说,站在未来看现在,一切没有价值的环节和企业都将被淘汰,只有拥有自身标准、数据和能够高度与市场互动的企业才会留下来,建议整合全球资源、建立自身产业标准,引导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联动,形成应用型生产力。传统产业企业要拥抱新科技,一切新技术最终都是为传统产业服务的。
对此,民建市委会委员、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所长陈启贤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从自身皮革产业出发,认为要整合全产业链资源,需打造五环生态圈:第一环,建设设计研发平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载体;第二环,打造自己的新材料应用体系,鼓励企业加强新材料研发,加强上游供应链的管理;第三环,智能制造,加快打造温州制造“2025”的新板块,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从工业2.0到3.0到4.0;第四环,完善时尚品牌、新品发布体系,打造时尚发布的公共平台;第五环,互联网+现代产业的服务体系,打造闭环式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五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落地执行下去,自然而然会起化学反应,开花结果。
而民盟市委会委员、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文灿则表示:“打造眼视光医学为特色的健康产业之都要想冲破地域限制,就必须把大医院搬到网上,利用互联网医院,打造紧密合作的医联体。”
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永嘉县副县长周俊武则希望在医疗产业发展中,切实提高双下沉、双提升的实际效果,他说,做好人才下沉,关键是专家和人才要沉下去,加大力度,专家层次、数量、基层服务时间上,有较高保障。
环境治理:剿灭劣V类水和减轻“大拆大整”带来的“阵痛”
民革市委会委员、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叶康生说要想剿灭劣V类水,需加强河岸统筹,充分发挥河长作用,管控源头,尤其是微小水体河长,管理要向河岸延伸;要公开治水信息,让老百姓来评价治水效果;认真分析水质指标发展趋势,以指标改善来考核治水效果。
民进温州市委会主委、省侨联副主席、市侨联主席、市林业局局长王丽峰则把目光关注到了 “大拆大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她说,“大拆大整”对温州未来的发展格局和走势有着根本性影响,“大破”就是为了“大立”,但在此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减轻“大拆大整”带来的“阵痛”。她建议,要及时清运“大拆”之后留下的建筑垃圾,并对拆后地块进行统筹分类,对没有建设项目的闲置地“见缝插绿”,进行植树绿化,不仅美化净化环境,也避免了违法搭建。此外,可以根据周边群众需求,临时配置公共设施,例如停车场,以充分利用暂时闲置地块,使拆后地块使用率达到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