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字号
打响本土儿童文化IP  助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麻尊重(市政协委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宣教处处长)


儿童友好体现了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和美好,儿童文化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灵魂。当前我市正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但是,我们也发现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对儿童文化关注较少,特别是在彰显温州儿童文化,强化温州儿童文化标识度和辨析度方面,缺乏明确和有力的举措。为使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本土儿童文化IP深度融合,增强温州独有的“儿童友好城市”话语权,就此建议:


一、全力建好本土儿童文化精品项目。在公园、医院、研学基地等系列儿童公共设施的前期设计,有机嵌入本土儿童文化IP,打造一系列能够彰显温州本土文化特色的精品项目。积极打造、提升一批与本土儿童文化IP相关的纪念馆、体验馆,比如:小马过河主题综合体验馆、郑振铎纪念馆、琦君文学馆等,在展示文化的同时,有机融入“亲子阅读、文学讲座、动漫欣赏、寓言剧即兴表演”等具有很强参与性的项目,使之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儿童青少年文化消费新空间。


二、全力拓展本土儿童文化创作空间。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类媒介,大力宣传推广我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和名人名家,不断提升我市儿童文化IP的影响力。大力推进全社会的儿童友好阅读空间、体验空间建设,使温州成为儿童课余健康生活新园地。在提升温州中国寓言文学馆、瑞安动漫文化周等已有平台的同时,从多媒体全方位的角度审视儿童文艺呈现方式,对接国家级儿童文艺创作机构(公司),全面推进平台创新,加快推进我市已有知名儿童文学作品动漫、戏剧、电影化进程,同时推动我市新的儿童文学、儿童戏剧、动漫电影创作,使温州成为全国儿童艺术创作的中心城市。


三、全力打造本土儿童文化时尚产业。结合儿童产业,培育本土儿童文化IP系列商标。依托我市“中国鞋都”“箱包之城”“制笔之都”“手工艺品之乡”等金名片,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挖掘本土知名儿童作品的“人物”形象、“精神”形象,自主培育驰名商标,推动有文化、有故事的童装童鞋、箱包工艺品等时尚轻工业发展。打造本土儿童文化IP,开发相关文旅产业。与有条件的国内外大型文旅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理念、优秀人才和项目资金,推进我市以童话寓言角色体验为主的儿童游乐、亲子民宿产业发展,形成我市“本土儿童文化IP”产业集群。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落实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的“规定动作”,更要有体现温州文化特色的“自选动作”,在建设儿童友好的“硬设施”、搭建儿童成长的“软平台”、打造儿童相关的“产业链”上,彰显温州本土的儿童视角下的文化IP,这既是对我市传统文化的有力回应,更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