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政
字号
共建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

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是我市系统建设“五城五高地”的重要一环。提高优质生态供给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福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既是大势所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群众所盼,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所在。根据我市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提出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质、城乡发展更加均衡、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目标要求,4月27日,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开展专题议政性协商。市政协主席陈作荣主持会议并讲话。


摄 李北老.jpg


会上,温州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今后我市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主要工作内容。即未来三年,我市将重点围绕夯实幸福城市的生态本底、提升幸福城市的和美水平、提升幸福城市的民生品质的三大领域,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城乡统筹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三大主要任务,深入开展深化环境质量提升、全面提升生态智治水平、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快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加快发展县跨越式发展、构建高质量的就业机制、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推动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推动医疗保险提效增量、推动社会救助提能加速等12项主要工作。在生态环境领域,到2023年底前,要形成4个方面标志性成果,具体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样板;市本级和80%以上的县(市、区)创成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前列;创成全域无废城市;率全省之先建成美丽温州“云管家”系统,实现环境领域治理数字化赋能。


摄 李北老2.jpg


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聚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确保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7μg/m3以下。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确保100%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中向好。工业危废利用处置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3%。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与碳减排任务。为此,将重点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清零行动、减污降碳行动、蓝天保卫行动、碧水澄清行动、净土开拓行动、无废创建行动、固本清源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绿色美丽创建行动、深化改革创新行动等十大行动。


市政协前期组成调研组开展了相关调研。调研组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五水共治”“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五美新温州建设”等专项行动,推出“三线一单”管控、工业企业历史遗留环评改革、美丽水乡“云管家”平台应用等改革创新措施,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报告同时指出,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效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对标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幸福生活的期待,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图片4.jpg


调研报告认为,为尽快补齐短板,打造生态环境优、生活品质好、幸福程度高的生态宜居幸福家园,要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课题谋划新思路,以新项目落实新要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为此,调研报告提出了坚持美丽为表,提升温州城乡整体面貌;坚持生态为里,夯实幸福城市生态本底;坚持宜居为本,塑造水乡特色人居环境;坚持幸福为魂,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四大建议。


针对政协调研组和7名委员围绕主题开展协商发言。市政府表示将认真吸纳政协协商意见,抓好工作落实。


会议最后,陈作荣指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是我市“十四五”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五城五高地”的重要一环。要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发展经济、调节分配格局、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做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各项工作,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要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将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有机融入城市建设当中,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要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将数字化改革融入到生态保护治理、社会服务保障、城市建设管理等各领域,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要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切实发挥社会保障体系兜底作用,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陈作荣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抓好专班运作、突出精准施策、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精品打造、营造社会氛围,全力推动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副市长娄绍光,市政协副主席郑朝阳、王振滔、黄寿龙、鲍小瓯、王丽峰、林亦俊、陈胜峰,秘书长朱增岳参加会议。